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以“做”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不谋而合,两者之间的交叉点就是“做”。因此,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对于研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比较“做”法
(一)针对点相似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只注重机械灌输,死记硬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只能培养会走路的“字纸篓”和“书架子”,却不能给学生以任何行动的、生活的、创造的能力。所以,他明确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而传统的语文学习,从学习内容上看,片面强调书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又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远离实践,远离生活。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这与全球都在呼唤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格格不入。
(二)理论核心相似
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可见,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足,以及教与学分离、学与用脱节的弊端,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内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调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整合,意在强调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意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观察和感受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等。
(三)目标相似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最高目的。他明确指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因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它具有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这三个特征。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借鉴“做”法
(一)创设“一大条件”
一大条件就是说要实行民主,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陶行知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主张建立一种合作、开放、真诚、平等、愉快的师生关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过程、空间、结果都是开放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是互为依存的。在这个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讲究师生的平等相处,讲究课堂的自然和谐,讲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讲究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试想,若学生面对的是一张严肃的面孔,身处的是一个深怕说错一句话便惹来无情的批评、恶意嘲讽的氛围,他们怎敢投身于跟文本对话、跟老师对话、跟同学对话的活动中?怎敢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人的创造能力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角色,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教育空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给他们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权利。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才能从活动中通过探究发现出来,问题的答案才能在教师的激励中最后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得出。
(二)实行“六大解放”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习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六大解放实际上是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身心,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课改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的教学,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所有的思想都必须符合老师的要求,即使课外活动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相当被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都在老师划定的范围之内。而课改后,纵观《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阶段目标,还是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处处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生自主组织”、“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因此,实行六大解放,可以松开束缚学生身心的枷锁,使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具体而言,就是:
1.使学生乐于探究。手脚脑时空的解放,容易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能提出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而这正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事物,亲身体验,做到有感受、有发现。
3.诱使学生主动参与。六大解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地投身其中,与人合作,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习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就为综合性学习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4.激励学生勤于动手。在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是第一位的。它主要体现为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六大解放后,学生便会有时间动手动脑,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能发挥所长,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音乐等展示学习成果,从而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总之,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但还有待我们潜心研究,借鉴前辈们的先进思想,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垦出崭新的天地。
(张胜和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一中学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