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 ID: 163476

[ 舒惠娟 文选 ]   

浅议职高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 舒惠娟

  职高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在职高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笔者就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形成职高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个人感受。
  语文是现代社会人类活动中的重要工具,是开启其他学科领域大门的钥匙。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教学体系中,职高语文作为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逐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教学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以改进和转换教学方式方法为动力,紧密结合职高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体的个性,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的“职业化”紧密糅合,形成职高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职高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职高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必然选择。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凸现个性化教学,让语文课堂变成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育阵地,让职高语文能更有效地、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链接专业,构建个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有一技之长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因而职高语文必须突出为专业服务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专业需求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的知识迁移练习,以学生所学的专业为中心,把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体系。
  在学生比较畏惧的写作课上,教师就要突出与学生的专业、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就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几种实用文体的教学,如产品说明书、简历表、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记录、简报、书信等。在《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详细地讲解说明文的书写格式和写作方法,并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和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学生写一篇与该专业有关的详细的说明书。再如机械专业、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汽修专业等,应加强科技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如何操作机床”“怎样修理电视机”“软件安装或网页制作过程”“发动机的拆装”等复杂的说明文。课堂与专业的知识链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跳出传统,激活个性
  传统的职高语文的教学模式单一,由教师预定教学目标,是教师为了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即教师按课本的内容预先设计好教学步骤,阅读、讲解和简单的程式化的提问,按部就班地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导向教师的预定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学环节上看可谓严密紧凑,教学方法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深究整个教学过程,就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其实是让学生求证教师固化标准的正确性,把学生的个性思维固定在了一个必须认同的现成的结论上。这种“不管什么田地都种水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共性,而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职高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每个学生认知的特点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破除标准条框,采取个性化教学,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多动嘴。
  例如,在讲授《出师表》一文时,学生充分阅读后,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说,诸葛亮聪明绝顶,有的说诸葛亮能掐会算,有的说诸葛亮很严谨求实,“有的说诸葛亮奉献忠诚……接着笔者又设置了几个问题:你崇拜这样的人吗?如果你是诸葛亮该怎么做?有的说诸葛亮有能力,五虎上将都听他的;有的学生却说,诸葛亮只会用人,不会培养人,导致蜀国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学生的评判标准迥异,个性思维被极大地激活,探讨声、辩论声此起彼伏,形成了十分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抓住契机,培养个性
  随着市场的发展,用人单位在考核员工职业能力的同时,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的职高毕业生就业半年后普遍认为自己的职业素养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职高语文是培养职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透析文章蕴含的主题意义,结合生活实例,采取延伸教义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他们对于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体验中去。例如,在阅读《都江堰》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感知人物的严谨求实、奉献忠诚的精神以外,还要让学生分析他的成功原因,并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和熟悉的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归纳、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领悟到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忠诚和奉献的人格精神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应具备的素养,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的渴盼。又如,在阅读了《一碗清汤荞麦面》和《第二百零一次叩门》后,不仅要让学生感动于主人公的坚韧勇敢、独立自尊的精神,还应让学生明白这种品质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是多么可贵。这样,当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临坎坷挫折甚至灾难时,他们一定会想起《一碗清汤荞麦面》中坚强而勇敢的拼搏精神,想起《第二百零一次叩门》中的坚持而永不放弃品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锻炼这种精神和品格。
  四、因时因地,锻炼个性
  知识应回归生活,以便学有所用。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情境性、生活化、活动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职高语文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时因地,创造出许多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诸如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排练和演出课本剧;开展诗文朗诵、演讲会;举行博客日志评比等活动,如观看电视剧写评论;模拟各种活动场景,实景体验;组织学生以记者或求职者身份参观访问、实地考察企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教、学、练、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教与学、练与用的活动中,张扬个性,锻炼个性。
  在进行《雷雨》一文的教学时,根据课文精彩对白片段较多的特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自演一场话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与学。让全班学生根据各人的个性推出总策划、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并让他们自己明确和分配每组及个人的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笔者惊奇地发现,每个学生都像换了一个人,导演组的同学认真分析文中角色,安排人员和进程,编剧组的同学反复地阅读课文,一字一句的斟酌剧本,表演组的同学一招一式的认真排练,剧务组则反复地设计各种道具,观众组的则在有条不紊的罗列、品评内容。在“读—悟—编—演”的体验过程中,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课本知识,有效地训练了听、说、写的能力,还意识到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
  教无定论,学无定法。在教育理论、教学观点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敢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定势,根据职教特点,努力探索适合职高语文个的性化教学的模式,就一定会迎来职高教育璀璨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05).
  [2]王浪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文教育讨论的热点与盲点[J].职教论坛,2004,(07).
  [3]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舒惠娟浙江台州椒江第二职业技术学校318000)
  

浅议职高语文的个性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