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 ID: 163511

[ 杨华芹 文选 ]   

优化教学情境 激活语文课堂

◇ 杨华芹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与课程改革的精神,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发挥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如果学生积极发言,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上课前,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课设计,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就会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场所,如何让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借助绘画激趣
  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描绘性的词语,或者是抽象的、难以解释的句子,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似乎无动于衷、云里雾里,甚至是昏昏欲睡。这个时候,如果借助一些简单适当的绘画,往往会使描绘性的词语变得形象、逼真而境界全出,会使抽象的词语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在充满情趣的教学中愉快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天净沙·秋思》,曲子的前三句全由名词铺排而成,十八个字九个名词,罗列了九种景物,集中显示出“秋”的特色。首先让学生朗读,以诗歌的韵律激发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中蕴含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读诗绘画,自己勾勒出诗歌的内容,学生画得兴致盎然,再现了意境,表达了主题。他们走入诗歌的意境,逐步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慢慢地诗歌欣赏的能力提高了,人文情趣也得到了提高。恰当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绘画,会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抽象的语文变得形象可感,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
  二、借助音乐渲染
  创设语文情境,借助音乐渲染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和文字都能通过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感情。两者互有长短,如果能把音乐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教学就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学有时完全可以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一文,因其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给它谱上简单的曲调,在和谐的韵律中,使抽象的乡愁变得具体、生动、感人,强烈地感染了读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
  《语文课程标准》实行后,多媒体计算机和教育网络的介入,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愤,因激愤而融入情感,便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
  2.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内容,增大课堂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吸收﹙输入﹚和表达﹙输出﹚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音像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既使教学内容实现多层面、多形式、多感应的良好组合,又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投入激情。
  3.运用多媒体创造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增加很多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但教学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会出现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的状况,这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也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总之,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管是绘画、音乐还是多媒体,只要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知识面前变得自信和快乐起来,这些方法我们都要灵活运用。作为课程改革执行者的人民教师,我们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课改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杨华芹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222200)

优化教学情境 激活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