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 ID: 163539

[ 程富凭 文选 ]   

简论课外阅读有效实施的方法

◇ 程富凭

  语文课外阅读渐行渐远的境况没有得到有效地遏止,而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真正的语文教育,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可以有三种办法: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拓展,二是老师的“代读”,三是假期的集中阅读。
  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用我们民族乃至全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学生,让他们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是语文教学的要义。语文教学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其义不难知,其理不难明,可惜我们悲哀地看到,语文课外阅读已经渐行渐远。
  繁重的学业,学生已经不堪重负,各色堆积如山的“课练”、“周练”、“月考”、“优化设计”等等挤压了学生的时间,也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目不窥园、足不出户是今日学生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而谁都知道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还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古典名句。没有了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是残缺的,学生的视野是单调狭隘的。只有冰冷的四壁、僵硬的书本,这不是真正的语文。
  曾有学者就课外阅读问题作过调查,情况让人吃了一惊,因为进行课外阅读的人数几乎等于零,有的也仅仅是阅读“故事会”或时尚杂志之类。
  这样说绝非苛责我们的学生,拿中学生来说,他们没日没夜地沉潜于题山卷海之中,疲于应付,寒暑假还要补课,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苛责他们是件残忍的事。另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能坚持高水准阅读的人又有多少呢?教学竞争也同样把他们扭曲异化了。成堆的作业、试卷要批阅,还要备课,还要研究教法,还要为升职称准备一堆的材料。而无法想象的是,教语文的若不常常阅读,怎么可能向学生介绍时文佳篇呢?怎样让课堂有清风拂面、鸟儿轻啭呢?
  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现状,课外阅读是如此残缺!
  当然,在语文教育的理论界,并不缺乏痛陈时弊的文本,更不缺少玄奥缜密的堂皇理论,各式理念、课题、教法,各种关于“重要意义”和这样那样的宏论,蔚为大观、俯拾皆是。
  这种现实缺少的是什么?是来自一线的真正操作层面上的“怎么做”。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个问题,不再是学理上的聒噪,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冷硬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摆在这里,可以说是硬如磐石,一两个书生呐喊几声是可以的,但终究可能无法有应者云集的效果,因为有许多是教育之外的事,是社会人心,是文化流俗,是价值认同,是教育评价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合力所致。
  呐喊是需要的,但绝不能空喊,先躬身下来做点切实的事,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为人所在意的。
  教语文不等于教教材,语文老师绝不能仅是一个掘井人,更应该是一个拓路人。可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始终只在点上着眼,埋头在语文课本上挥汗如雨地深掘不止,一篇文章从宏观赏析再到微观探究,从主旨认知再到人物剖析,从行文思路再到语法修辞,从创作背景再到字音字义,许多时候是把本来精美的文本撕扯得惨不忍睹、面目可憎,把完美的艺术佳构变成一地鸡毛,让人好生厌倦。因此,我们应多从面上着眼,旁征博引,努力拓展课堂内容,丰富课堂信息,激活课堂。这种面上的拓展,除了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文本相关信息的补充,更要辅以必要的资料推介,可以印发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类似题材的作品及报刊时文等,开展比较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语文教学定会呈现出另一种繁花似锦、蝶舞蜂飞的宜人风景。此为其一。
  其二,学生无暇读,老师可以代读。“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在大量自由阅读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品位,含英咀华,让自己首先成为一本丰富的、精深的、独具情趣和魅力的“读本”,那么,学生每天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本教材,而是一本趣味无穷、可以受益无穷的巨著,倘能如此,语文课堂必然一片芳菲啊!
  教师唯美有博识才能旁征博引,唯美有博识才能游刃有余,唯有博识才能春风化雨。
  阅读广泛的老师,能于驳杂浩瀚的书海中撷取精美的篇章与学生共享。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这种代读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切实可行。有了老师的披沙拣金,再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介绍给他们,或影或印,或诵或议,或随堂扩展,或专题赏读,把课外的美文佳构嫁接或融于课文,外亦内,内亦外,语文教学定会有所改观,语文课堂定会平添几分魅力与可爱。
  当然,代读只能是一个初级阶段,它是一种引领,是一种召唤,是一种身教。它的终极目标,是要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能自己畅游于美文佳作的海洋,这还要注意最后一点,利用假期安排学生集中阅读。
  就语文而言,假期无疑是阅读的最佳时机,时间相对自由而充足,应该尽可能地少布置或不布置基础性的训练任务,让他们广泛地阅读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阅读任务,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可以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规定部分课外阅读的内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底线是多少,新课标中有规定,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落实到具体教学中,还可以细化到每一天,可以试着规定每天至少阅读两千字以上。每个同学假期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阅读量不少于15000字,记下每天阅读的的书籍提要。教师不但要开列出书单,还要对作品进行必要的介绍,这种介绍最好是广告式的,富有鼓动性与诱惑力,故意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产生了解作品的迫切需求。新学期通过读书笔记展示、阅读作品介绍、读书心得交流、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督查课外阅读的开展,巩固阅读的效果,通过外在的压力和引诱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但必须注意,教师应着眼于阅读兴趣的培养,而不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过高的要求。同时,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同于常规的课题教学,教师应该与家长有更加紧密的合作,让家长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阅读环境。对阅读的时间、地点、坐姿、座位等最好不做硬性的规定,力求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全心享受阅读的乐趣。
  只有课外阅读能得以深入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终生发展都是极有意义的。只要老师多动脑筋,多启发诱导,多检查落实,课外阅读就一定会有效地开展。
  (程富凭安徽省天长市实验中学239300)
  

简论课外阅读有效实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