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写好作文,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情感积累。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好途径,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本文对这一难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积累素材;缘事而作:培养兴趣
在学生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很好地反映了学生对作文的抵触心理,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大作文,三怕文言文。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快乐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广泛阅读,积累素材,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其间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可谓浩如烟海,灿若繁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中华文学大花园里最美的花朵,也是世界文化宝库里耀眼地明珠,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的文学典范,她们闪现着先贤智慧的火花,焕发着圣哲高洁人格的光辉。因此,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当有帮助。比如引用唐诗宋词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品位,又如老师给学生讲解古代散文的名篇佳作的章法结构,语言特色,可以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锻字炼句的能力。再如《红楼梦》等中国的四大名著。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做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抄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社会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丰富,最鲜活,最生动的材料。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身边美的瞬间,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作,不做无病呻吟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是认为要写有意思的事,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感到没必要写,没内容写。本人在考试批卷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类作文,大意是,我是一个自幼父母双亡,同年迈多病的爷爷相依为命的孤儿,生活相当不易,眼看到了上学年龄,在我跟爷爷为学费发愁的时候,某个好心人或党或学校及时送来了温暖,我非常感动,我发誓,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的恩情做一个对社会用的人。这种模式几乎成了情感类作文的一个万能模板。如何在教学中杜绝学生这种假大空套话连篇的文章出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大多数学生都想自己的作文引人注意,就在文章中夸大其词,甚至杜撰耸人听闻的事例。殊不知,这样恰恰背离了作文最基本的真实原则,文章显得不伦不类,空洞乏味,没有真情实感。所以,必须向学生明确,作文要写自己经历体验过的,事情不论大小,大到国际要闻,小到家庭琐事,只要体验过,有感想都可以命笔。没去过泰山,不要去想象泰山如何的高大雄伟,你可以看看家乡的小山,它虽然没有泰山的拔地通天之势,它的低矮起伏的山峦,山间曲折的流水同样动人。身不在远,只要胸中有美的感受,一丘一壑也风流。这样做出来的作文自然真切动人,内容充实饱满。不再去为虚构那些拔高的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文章去搜索枯肠。如果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想作文肯定不再是千篇一律,件件雷同的仿品,而是千人千面,独一无二的创作。
三、师生同评,激励学生,培养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接受快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另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人而制宜,不要一刀切。讲评时,教室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哪些作文写的较好,为什么?激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与表扬与鼓励。教师在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报刊,把优秀习作推荐发表刊登,那些经常被老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在适当的时机,把他们较好的习作稍事修改发表。以激发他们对作文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引导,外加适量的练习,假以时日,同学们肯定会写出精彩的美文来。这样全班就会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创作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就会共励共勉,共同促进提高。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