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2期 ID: 153040

[ 黄伟飞 文选 ]   

以用促学注重实践

◇ 黄伟飞

  [摘要]口语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交际能力,职高语文教学要加强实用性,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包括交际习惯和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口语:专题教学
  
  虽然职高有5%的高考升学率,但目前的职高学生中,希望继续学习并最终能真正迈进大学校门的人,实际比这个比例更低。职高语文是完成性教育,这就要求语文课堂能教给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和工作必需的语文知识和相关能力。实用不仅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大多数不能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职高是他们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语文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奠定他们今后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提高职高语文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期,对学生进行朗读、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三方面的专题教学,总体效果很明显。这里重点说说口语交际专题教学。
  
  一、口语交际专题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直以来,语言都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切变得越来越便捷,人们要求沟通也越来越便捷。口语交流这种最常用、最便捷的沟通形式,作为一种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语能力已被认为是未来社会建设者必各的基本能力之一,它已成为人们介入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必备能力。同等条件下,口语能力强的人往往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职高语文自身发展的需要。
  英国新职业主义认为,解决英国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谋求社会公平的关键,是抛弃古典主义的教育传统,采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发展职业教育,把教育与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教育必须加强两个基本特征:相关性和实用性。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而工作的思想。”重技能,重实用,我们现行职高语文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恰恰缺少这两个要素。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升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地位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Weiner)的归因理论认为:价值和期望共同决定着人在以后的成就行为中所付出的追求。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差距大,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是普通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他们到职高的目的就是学门技术以便将来能找份工作,语文课不是专业技能,因此他们认为对语文学习根本没有必要重视;传统语文考试内容的广泛性和对学生语文基础的依赖性很难准确反映出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某一阶段的努力很难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反映出来,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程似乎可有可无了。注重语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职高语文的地位,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许多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除了关注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非常关注应聘者的沟通合作能力,尤其在上海、广州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较好的专业技能,但都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还有一些学生是随父母出来打工的外地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接受过扎实的口语训练,到工作岗位上不懂得如何和人进行交流沟通,便无法实现对服务对象的高质量的服务,自身也就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语文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应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口语交际专题教学的目标
  
  口语交际专题教学注重学生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题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自己的口语表达习惯和能力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在交流时尊重他人、文明交流的交际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在口语交流中追求大方文明得体的语言表达习惯,最终达到学生能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要求学生在平时日常交流中能倾听他人的语言,并作出适当的回应,尊重他人的隐私,用语文明,表达流畅:在正式场合能做到仪表符合自身身份,会选择适当的话题,进行交流时不慌张,仪态自然,语言大方得体,能考虑交流双方的身份、交流场合、对方的反应等因素。
  
  三、口语交际专题教学采用的模式。
  
  我们选择任务型教学的课程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和语言学习者自主性,它最根本特点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目标的“任务”。这个任务指的是学生在交际活动的具体目标,而这个目标是在现实生活中极可能发生,甚至是学生走入社会后马上要面对的。教师设定交际活动的具体目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成为具有一定学习自主性的学习者;通过让学生参与任务化的教学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现行职高语文教学评价模式是水平性评价。这种评价对学生而言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而言缺少激励作用,传统语文考试又体现对学生原有语文基础较大的依赖性,短期的努力难见成效,有的学生希望进步,但经过一阶段的努力,但是考来考去几十分,最后就完全放弃努力了。而发展性评价模式能及时地体现学生的努力成果,让学生明显的看到自身的进步,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口语交际考核的形式多样。因为口语表达的形式多样,对口语交际能力高低的评判也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设定了多种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尝试过课堂发言式、表演式、演讲式、面试式、辩论式等形式,学忽然他5生参与积极性最高发是面试式,这大概也是实用理论的佐证了。
  
  四、口语交际专题教学的过程安排
  
  (一)了解口语交际课程和学习意义。
  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社会尤其是企业对人才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明确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谈谈对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和希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教师介绍口语课开设的目的和口语考核的方式要求,让学生的课程有总体上的了解。
  
  (二)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自身的口语表达习惯和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习惯和能力自我测评,让学生对自身有较客观的了解。口语训练的基础是要求学生敢于说,教师介绍克服胆怯的几种方法,学生自行选择时间练习。
  
  (三)了解交际常识
  通过我国礼仪专家、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的讲座,了解礼仪知识:教师介绍口语交际中的礼貌用语和称谓,培养学生文明交流的意识。介绍交际的基本准则,提醒学生在交流中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交际目的重视。
  
  (四)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这是口语专题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对口语专题教学是否有成效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说前面三步是修桥墩的话,那么这一步就是铺桥面了。
  我们设置出学生感兴趣的、具体的、可以让学生可感知的情境,能够学生的激活思维,锻炼学生深刻的理解力和灵敏的反应力。教师通过教室布置、自身衣饰、音乐灯光等手段来营造特定的气氛,让学生体验特定交际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交际场合的观察力和适应性,促使学生自觉进入教师设定的角色,并激发出交际的冲动和欲望。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活动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如到“去医院慰问住院的同学”、“去实习单位应聘面试”、“和想认识的人交谈”,“参加朋友母亲的葬礼”等,都是学生参与比较活跃的情境训练,让学生设想并演示在这样的场景下发言,你该如何穿着打扮,该讲些什么,怎样讲。一些内向的学生可以让他先在旁边观察或对同学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看多了也就不紧张了,特别是第一次上场和第二次上场,学生的进步是相当的明显的。
  由于口语交际专题教学的涉及面比较广,可供借鉴的资料尤其是可供教学实际操作借鉴的资料很少,加上我们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限,研究的时间又不长,所言不当之处,请各位专不吝赐教,多提意见。
  
  参考资料:
  《外国教育资料》(2000-2007)(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主办)
  《关于对语文学科教学评价的实施细则》《语文课程标准》

以用促学注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