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2期 ID: 153003

  

浅析国外中职招生策略

◇ 肖 赛 杜祥培 饶异伦

  [摘要]国外的中职是如何进行招生的,本文以德国、日本、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为例,分析了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中职招生策略,以为我国中职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招生策略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每万人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比例,德国是我国的5倍,美国是我国的11倍,日本是我国的6倍。在欧盟成员国中,目前有11个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中的比例超过50%。
  
  一、德国“学分制”招生
  
  德国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增强双元制的吸引力,德国规定实施双元制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某些情况下相当具有普通高中第一段教育学历。德国的“双元制”举世闻名,它的实质内容就是要实现职业培训中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德国将“双元制”与“学分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小学毕业就开始实施。在德国,小学一毕业就会有面临三种选择。首先可以上完中学,这个和我们的普通教育相类似;其次可以进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每星期有三天半或者四天都在企业学写专门的技术,其余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第三种选择是一些专门的艺术体育类学校。在不同学校学习的成绩会以学分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个记录同样会得到其他学校的认可,并且被同等看待。如果想转变学习的方向时,可以凭借这些学分轻易得转到适合的学校。最终有机会完成大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也有三年半)。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期间,每周在学校学习1-2天,在企业实习工作3-4天。培训之前,学生与企业之间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签定职业培训合同。培训期满,要通过实际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的考试。
  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形式很多,比如:职业提高学校、职业专科学校、专科高中等,“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比例占到了其中的85%。而德国总的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比例只占到了30%,职业教育却占到70%。由此可见“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面广量大,己成为德国合格熟练劳动力培养的主体。2日本“交叉性”招生
  在构建合理顺畅的教育“立交桥”方面,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比我们先行一步,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采取新的措施:第一,大量开设选修课,使教学内容多样化,这样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选修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使人尽其才,尽其用。第二,强调职业高中的基础知识教育,充实普及高中科的职业教育,十分注意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智力的综合发展,这样就使高中生既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实际应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和品德。第三,高中采用学分制,允许各类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扩大职业科高中的升学机会,避免各类人才被埋没,并提高了职高生的学习进取心。
  
  二、美国“心理学”招生
  
  美国主要是从心理角度来研究招生,以美国心理学家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最有代表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来设定;(1)根据学生的职业偏好和资历、学习环境和父母的工作环境,以及对职业和自己的自我认识来设定招生计划,同时随时间和经验的变化而改变,这使得招生有弹性实施。其这个过程分为成长(约14岁以前)、过度(约15-24岁)、确立(约25-44岁)、维持(约45-64岁)和衰退(约64岁以后)等几个阶段。(2)根据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个人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个人所遇到的机遇所决定。(3)根据个人的性格和才能来选择职业学校,完成这部分也需要学生的老师配合。
  
  三、芬兰“分流”招生和英国“综合”招生。
  
  芬兰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芬兰实施初中后和高中后两级分流,注重职高和高职的相互衔接。9年义务教育后实施分流,高中后再进行分流,职高学生经考试合格可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芬兰不同的是,英国制定了一些措施给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资格同等地位,为职高学生提供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英国还正在考虑实施学分累积和转学分制度,允许学生选择更多的融合了普教和职教的单元制综合课。
  
  四、目前国际上的“SWOT模式”招生
  
  目前国外流行的SWOT模式,就是帮助我们分析情况制定目标的有效工具。s(strengths)表示实力,即在制定目标时要找出学校的优势和强项;W(wea-knesses)表示缺陷,指分析出学校在组织结构、人员控制、行为规范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不足;O(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即善于抓住学校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条件;T(threats)表示威胁,指影响学校的不利因素。
  应招生人数=满额人数+毕业人数+可能流生人数,在籍生人数。
  从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招生难”的问题,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客观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从实际出发,博取众家之长,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新路子。
  
  参考文献:
  [1]王敏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M]职教论坛,2003.17.10-13
  [2]托起职业教育的明天一“2005上海中华职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M],2006,(5):210
  [3]马济胜,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问题研究一以苏州轻工业学校为例[M]同济大学,2007(08):5。
  [4]彭世华职业教育发展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6)。
  [5]“SWOT模式”与农村初中办学目标设计浅探[J]普九聚焦,2001(6)。
  [6]胡卫、方建峰,民办学校的运营[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6(2):250

浅析国外中职招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