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2期 ID: 153029

  

情思飞扬 以歌育人

◇ 孙 华

  [摘要]音乐,是陶冶心灵、愉悦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虽然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开设了高中音乐课程,但是由于历史及应试教育等原因,目前高中的音乐课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那么如何让音乐教育走出尴尬的困境,如何才能发挥音乐的魅力,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关键宇]高中音乐:情感体验;以歌育人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既无必开的要求,也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直到1996年,国家才统一在高中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从而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高中音乐教育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当前高中音乐教育仍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学理念陈旧,改革与创新不够,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审美熏陶,以教师语言代替音乐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音乐欣赏内容离学生生活距离太遥远,那些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的音乐背景、所反映的音乐形象、所描绘的音乐时代都距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难以引起学生直接的情感共鸣;三是音乐教学远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材、教学中按照备课材料一成不变地授课,从而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心理反应;四是当前学生学业压力太过沉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教育结果,使得学生中存在严重的轻视音乐课的现象。
  面对以上的诸多难题,那么高中音乐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顿,让学生能够在走进音乐课堂时就开始美妙的音乐之旅昵?
  
  一、增强情感体验,感受音乐魅力
  
  普通高中学生处于青年初期(15岁-18岁),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他们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情绪、情感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音乐则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最容易激发和调动人的情感,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修养。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提高评价鉴赏音乐的能力及音乐审美修养。情感体验,被认为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走进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教师在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体验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教学,则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目标和旨归,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情形有意识的状态。通过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从分主题、分段落,形象地欣赏到完整地欣赏全曲,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相结合,把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打通,情景交融地去欣赏这首作品。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可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可在课上让学生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然后再让学生聆听全曲。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使学生加强情感体验。不仅仅是古典音乐,在流行、通俗音乐中亦洋溢着浓浓的情感,听他们喜爱的健康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的音乐情感自由发挥。不管你是否热爱音乐,音乐的魅力都是不可忽视的,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沟通,毫无保留地传送声音给每一个人。乐曲是会结束的,但它留在每个学生心中的真挚情感却是不会消失的。
  
  二、转变教学思路,育人于歌
  
  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接力棒,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到如下的几个转变,才能真正的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不仅感受到美的享受,而且得到精神的升华于审美的体验。
  首先是要转变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着力加强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把教师由简单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好伙伴”,“引路人”,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并且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制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保持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从而更好的开发和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
  其次是要转变教学内容。高中音乐内容主要以欣赏为主,曲目涉猎面广,尤以严肃音乐为多,故常常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现象与近年来的音乐舞台空前繁忙有很大的关系。如“超级女生”、“莱卡我行我秀”、“非一般超女”等等,这些大量轻松活泼的歌曲和演唱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节目和舞台多姿多彩,内容多以表达年轻人的思想情感为主,所以易被他们所接受,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如果一味的板起面孔反而会事与愿违,只要内容是健康向上、学生喜欢的都可以引入到课堂里来。比如欣赏《梁祝》,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喜欢庞龙的《两只蝴蝶》引入到女子十二乐坊的流行音乐《梁祝》,再到陈钢、何占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最后再到有关越剧的《梁祝》知识,这样所达到的效果可能比一开始就欣赏小提琴协奏曲要好得多。
  最后则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转变。从当前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设置上来看。不但不是削弱了专业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实际是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不但要求我们会弹、会唱,还要会跳、会编,更重要的是要会一切古今中外与音乐有关的东西。因此在专业上我们首先一定要与时俱不断创新,坚持终身学习,主动学习。时刻要站在音乐的前沿(无论是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这样才能胜任“引路人”的角色。此外,高中音乐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面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民俗。这就要求我们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人生阅历,让自己的知识面广而博,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课堂显得形象而又生动。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五彩斑斓的没的世界,是人类活动创造的精神财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做好美的传承,让美妙的音乐满载情思,陶冶学生纯洁真挚的心灵,让学生更富有,生活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连婴:《高中音教呼唤创新》,《音乐周报》,2001年4月13日。
  [2]金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趑丽宏:《音乐的光芒》,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曹理,崔学荣:《音乐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情思飞扬 以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