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英语是大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升入大学以后,没有了以前阶段的升学压力,学习的动力也随之下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曾经有比较教师和演员两种不同角色的文章,里面介绍了教师不仅要做到和演员一样形神兼备、声情并茂,而且强调了教师的情感投入,即教师要不停地和学生进行直接沟通,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表演进入到其自身的角色之中,领会教师所讲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投人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机制,并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讲授的内容中,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情感融入所讲授的知识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机能,体现出情感教学的巨大魅力。
二、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困难:
(一)是学习基础差。
基础差的原因主要是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基础薄弱,成绩大多不理想,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不牢固、不系统。由于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主动性,怕开口说英语、怕请教老师和同学、怕被别人耻笑,在英语学习上屡遭失败,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厌学心理滋生。
(二)学习习惯还需要养成。
没有遵从英语学习的规律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坚韧性,被动学习,即便是有许多好的英语学习机会,也不珍惜。遇困难就气馁、放弃努力,不思进取,意志力薄弱,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心理负担。
(三)英语学习方法不正确。
课前不预习,上课以后不复习,机械记忆,不加思考,这些学生依赖性强,依赖于教师归纳总结的重点内容,然后就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机械性的,孤立的方法进行记忆,不求甚解。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问,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思考结果,看不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盲目随从。有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经常会出现今天记了,明天又忘记,他们也不善于灵活地运用知识,当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时,就会容易混淆,顾此失彼,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出英语学习的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巧门。这些学生可以说是英语学习还没有入门。
(四)高职学生的生源复杂。
他们中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毕业生,还有初中毕业生,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达到初中英语学习水准,有的学生词汇量严重缺乏,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训练,听说能力差,既听不懂又说不出。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很强,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在中等英语教学内容上的延续,由于地域和学生所在教学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困难。
(五)学习过度焦虑。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学习中焦虑程度普遍偏高,语言焦虑、考试焦虑和负面评价性焦虑有占有一半以上比例。其中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经常或总是感到语言焦虑,他们一面对老师和同学说英语就紧张,张口就感到焦虑,心跳加快。他们中大部分学生害怕单独回答问题,听到提问就紧张。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具有负面评价性焦虑,他们担心出错,怕丢面子,怕别人笑话自己,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同学具有考试焦虑,一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因而不能真正发挥水平。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还会浪费学习者的经历和注意力,从而使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减少,语言存储和输出的功率大大降低,课件语言焦虑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六)师生关系不融洽。
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实践表明,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友好,学生就会喜欢教师,从而爱屋及乌地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友好,则容易使学生处于紧张、焦虑、戒备的心理状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尤其是外语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上鲜有锻炼的机会,加之课下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致使师生关系冷漠疏远,进而影响了课堂效率。
三、相关对策:
(一)减少学生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感。
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语课上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如烦躁、厌倦、焦虑等。其中焦虑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障碍因素。导致外语课上学生学习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课堂语言超出学生理解水平和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因听不懂教师讲的英语,跟不上教学节奏而表现出不安和焦虑,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减少学生的这种焦虑感,就必须调整自己的课堂语言,使之接近学生水平,即学生所接触的教师课堂语言必须是可理解的,这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是许多研究者公认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要不顾学生程度的高低,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注意授课语速不要偏快,不要过多地使用习语、生僻词等,以免学生产生外语课难熬的感觉,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关键是使教师对学生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师生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另外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死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动作用和思维过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三)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因为在学习上有成就因而更加自信,强烈的自信又促使更强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听英语和说英语的自信心得到加强。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说学习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艺高胆大”,从而产生学好外语的“心理优势”,自信心得到进一步扩展。另外采取多种手段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暗示法”,即通过肯定的眼神、赞许的目光、称赞的手势、巧妙的暗示调动学生的全部身心活动,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说活动中,形成一种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高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沉默法”,即重视人的因素,把教学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重视培养学生听说学习过程中的独立自觉性和自信心;而“鼓励法”更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教师的鼓励把期望带给学生,体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积极参与。
(四)沟通情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如前所述,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表征为不融洽、不和谐。深究其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因为教师不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以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师风,而是由于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不愿或不善与学生沟通情感所致。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提高自身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热爱学生。其次是尊重学生。如果说无私的爱是促使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那么尊重学生则是推动师生关系和谐的助推器。
四、结语:
教师是学习者主要的直接交往者。由于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因此就会相互信赖。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自觉地依赖和服从教师的要求、期望,有助于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计划学习任务、内容、进度,也为教师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提供了现实有利的条件。总之,语言习得是一个累积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克服不良的学习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才能使语言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