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2期 ID: 152986

  

从法律视角看如何促进教师幸福感

◇ 刘 媛

  [摘要]本文尝试从法律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来促进教师的幸福感。针对目前关于教师的法律中存在着教师法规体系不完备;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政策情结严重,教师政策的短期效应削弱了教师法规的独立品格等等问题,我们期望能够通过法律上明确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法律救济来提升教师幸福感。
  [关键字]法律;教师;幸福感
  
  幸福感是目前很时髦、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有人说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是,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在教育上,教育怎么才能促进人的幸福感,虽然这个问题很有意义,但研究却很少,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从法律的视角来看看如何来促进教师的幸福感,因为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能有学生幸福地学,最后教育才可能实现它的终极目标8福。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关于教师的法律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法规体系不完备,内容欠规范、协调。目前从立法上看还存在着不少的空白点,比如说教师的职务制度没有形成配套系列,教师的聘任工作缺少明确的规范;在内部结构上,层次较低的单项、具体法规所占比重很大,层次较高的可作为下位法立法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的数量较少。赋予教育管理部门及其办事人员职权的法规较多,保障教育者权益的法规较少;(2)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教师应有的权威;(3)政策情结严重,教师政策的短期效应削弱了教师法规的独立品格。从这些不足来看,这不仅仅是教师立法中的一些弊端,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教师的幸福体验,从而也波及到了教育对幸福的影响。其次,教师法应该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做出明确的界定。因为我们知道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对教师的看法造成的,主要也就是对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明确的结果,教师的社会地位怎样应该是教育法中研究的重点问题,它是对教师权力和义务界定的前提,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有诸多缺陷,比如,(1)较多地重视了教师抽象社会地位的研究,以“灵魂工程师”、“太阳使者”、“蜡烛”等等赞誉性的描述替代了教师切切实实的社会地位研究。(2)教师地位的研究感情色彩重于理性分析,用教师地位“应该怎样”代替教师地位“怎么样”的研究。在教师问题上,用古代中国教师的声望、职业道德规范来衡量和要求现代的教师,尤其不能正视商品经济冲击下教师队伍变化的必然性。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明确,造成了教育法中教师的权力和义务常常出现偏差,社会公众过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义务,忽略了教师的权力,往往在出现一些教育纠纷时,教师总是处于一种弱势群体,极大了降低了教师的幸福感。
  虽然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但从教育法律入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的幸福体验,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幸福感不仅来自生活上,更多地来自工作中,来自教师这个职业。而教育法正是针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制定的,通过完善改进它,相信一定可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具体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在法律上明确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变社会对教师的传统看法,正视教师的现实社会地位,为教师权力的保障和义务的执行提供依据。从国家的角度讲,应根据《教师法》的规定尽快完善有关教师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使教师的资格考核、培养培训、职务评聘、人员配置、工作条件等诸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完善教师法的执法机制,加强教育法制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部门应严格履行其法定职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应摒弃陈旧观念,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树立尊师重教的意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学校的角度讲,应健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并对学校已有制度进行审查,凡是与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必须废止或予以修正。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计划、授课安排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积极支持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有利条件。从教师自身而言,也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文化素养,增强法律意识,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加强教师法律救济。“无救济则无权利”,根据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有关规定,针对学校侵权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以及诉讼等途径寻求法律救济,但是由于申诉、复议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而教师的学术权力具有其自身特殊的高度的专业性,我们必须在已有法律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法律救济,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求更适合的救济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教师的法律地位探讨[J]教育评论,2000年第1期
  [2]熊华军教师权利观及其法律救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J],医学教育探索。2004年第3卷第4期

从法律视角看如何促进教师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