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在生命晚期谱写的一曲忧伤的情歌:小说用温婉、哀伤的笔调,质朴、唯美的手法演绎了作家少女时期的白日梦。从文本意象八手,厘清各意象的涵义,可以探寻作品中杜拉斯和她的白日梦所蕴含的人性的力量。
[关键字]湄公河;绝望华尔兹;人性的复归与澄明;白日梦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传奇经历,对爱情的执着与疯狂,用断裂的、急促的、凄美的语词,用如花般绽放的语言,如诗般低诉着生命,宛如谜样瑰丽的生命色彩。在她的笔下,语言充满了美丽与震撼,人物蕴涵着诗性的力量。
杜拉斯生于交趾支那(今越南南部)嘉定市,父亲的早亡,小哥哥的柔弱,母亲的买地被骗,拮据的生活,与一位中国北方男人的偶然邂逅及深情相恋构成了本文基本的写作素材。
周国强认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成就更高于《情人》,可以说是杜拉斯的顶峰之作”。《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是杜拉斯的圆梦之作。借用弗洛伊德之语,即杜拉斯的一个白日梦——几十年如一日,醒来仍觉枕边寒。我们可以从基本意象入手,对作家的这个白日梦进行解读。在小说中,杜拉斯用湄公河、绝望的华尔兹等一系列神秘意象编织了一场属于自己的白日梦,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凄美决绝的跨国恋情。正如杜拉斯晚年忧伤所言:“尽管绝望,还要写作。啊,不,是带着绝望的心情写作,那是怎样的绝望啊,我说不出它的名字……”
这是一个发生在女孩和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如果称之为一个平凡的异国恋也无可厚非。若仅仅由于小说的自传性质而为之称奇,这还不足以具有摄人的力量。小说的真正动人之处在于它以湄公河做背景,讲述了一个不为道德所理解和宽容的关于爱与守候的故事。故事发生时,作为殖民地的湄公河流域充斥着战争、暴力、贫穷、饥饿……河面上具有一切与美善绝缘的东西——发黄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在杜拉斯的笔下,这方生长之地,这方奇异的热土又是美丽与诗性的,饱含了女作家深沉而炽热的感情。作为本小说发生的背景,湄公河一改在《情人》中的常态而成了美与善的化身在小说中屡被提及。大河(即湄公河,引作者语)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的欲望之源,它承载了人类的“欢腾,呼喊,歌唱,嬉笑”等生机,也承载了人类的战争,疾病,死亡等苦难。作为杜拉斯小说中特有的一个意象,大河是杜拉斯的白日梦之源。
杜拉斯在小说中只用了一句话:“大河景象”便把二人相遇的背景交代清楚了。在小说中,湄公河是白人女孩和中国北方男人的相遇之地,也是二人爱情的终结之地。这个特殊的意象承载了女孩和男人对爱的幻想与憧憬,对欲的渴望与追逐,伴随着爱与欲的幻灭所带来的绝望与凄美,这种绝望与凄美又是哀而不伤的——它完全脱离了古希腊式命运悲剧带给人们的战栗般的恐惧与悲感,它是平静而温和的,让人感觉不到撕裂的痛楚,却时时刻刻如影随形。
这是一首绝望的华尔兹。《绝望的华尔兹》一曲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在单身公寓里与男女主人公一起度过,似是作者在告诫我们,这挣扎于道德之外、不被世俗认可的爱情将面临着诀别的痛苦。从杜拉斯优雅、温婉的文字风格看,这首绝望的华尔兹并不绝望,文中既有施特劳斯、弗朗兹·雷哈尔的华尔兹舞曲,又有校工欢快的越南语歌曲,还有狄克·埃林顿的拉格泰姆乐曲。风格迥异的乐曲同时出现,暗示着无以言说、深深掩藏的爱情与世俗道德的矛盾产生了:选择爱情就意味着被道德所否定。二人的结合虽暂时抛弃了道德的约束,但植根于人们思维深处的道德伦理感却始终横亘于二人之间。真正的爱情是以否定道德的存在为前提的,两个道德的人在尝试一种无道德的爱,自我情感与社会道德面临着抉择。
“她在他身边坐下。中国人说:
‘等你回法国的时候,我去把这几张唱片买下来为你送行。’
‘好的。’
中国人捂着脸低声说道:‘就像为你送葬……生离死别。’
‘是的。’
绝望的华尔兹唱响了绝望之声。
这是人性的复归与澄明。杜拉斯以小桥流水般的语言,平静的语气为我们奏一曲人性复归之歌。“情人”一词含有一种不被正统道德所认可的贬义意味,文中以“情人”相称,隐喻二人的关系是超出正统化道德之外的:贫富差距,国籍迥异,显然是不被认可的恋情。白人女孩和北方男人,挣扎在矛盾与痛苦的边缘。在小说中,没有善与恶的针锋相对,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一切开始与结束都是在平静中度过的,传奇式的恋情带有深深的悲剧色彩——纯洁动人,又超出理性之外。他与她就是那样一见便互相钟情了,爱情从来不会叫人理智下去:爱是无辜的,快乐而无害——无关道德,无关信仰,无关阶级,在一切人类开始的地方,在一切男人女人存在的地方。爱是一种天性,人性的复归与澄明便始于此!在这样一种殖民地文化模式中,人被世俗化了,欲望被遏制了,人性渴望复归。制度的枷锁限制了人性的自由,人是工具理性的奴隶。人虽不自由,存在于人心中的欲望却无从限制,欲望的扩张,爱情的复苏,人性的张扬便被杜拉斯放置于一个新的高度。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便成了一种内在的反抗。对性爱的礼赞并没有抹杀纯洁的爱情,并没有流于世俗的庸腐。杜拉斯的深刻之处,便在于以永恒的爱情打破道德对人的束缚,解放人的欲望,还人以自由。打碎这欲望,回归本属于人自身的欢乐,生命的探求才具有意义。人性的复归与澄明,就是打破恶,向善靠近的过程。这又是杜拉斯和她的一个白日梦: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用淡淡的语调表现了一种心灵欲望的真实。在她生命将近之时,重温少女时期的一段恋情,客观地解剖自己的心灵,是对这段感情的释怀与洒脱,更是超越与升华。因此,本小说与《情人》相比,便多了几分客观与温情,多了几分细腻与温婉。“与杜拉斯的真实经历相比照,作者个人的隐私暴露得更为彻底,对往事的追述也更没有顾虑和掩饰。”爱情是爱情,更超脱于金钱之外,女孩对情人的爱便来得更加炽热与感人。
“我真没想到他竟会死,他的身躯、肌肤、生殖器、双手怎么会死去的啊。在这一年里,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乘坐永隆的轮渡横渡湄公河的时代。”这样一个开篇,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似在轻喃,似在低诉,柔弱的言语带来的却是无尽的感动。女作家在经过岁月积淀之后,洗尽铅华,回眸几十年前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勇气有力量用平静如水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这一次,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唐的面貌突然显现在炫目的光芒中——还有小哥,那个不同于一般的孩子的形象。
我依然和这些人在一起,在这个故事里,只和他们在一起。”
随着女作家的低喃,我们可以感觉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就像一切还不曾发生过,一切正在开始……我们仿佛进入了女作家的白日梦。阴暗嘈杂的单身公寓,绝望无助的身体,无法言说的悲哀,一个白人女孩和一个中国男人的爱情传奇——玛格丽特?杜拉斯和她的一场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