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2期 ID: 152995

[ 纪艳萍 文选 ]   

教学中的导入法初探

◇ 纪艳萍

  [摘要]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抓住“导入”这一关键性环节,精心设计课堂,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而且有利于构建寓教与乐的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本文将对初中英语课的导入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导入;方法:英语教学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抛除杂念,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近代教育学家斯比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可见,一堂新课可以由于富有感召力的导入设计而鲜活起来,同样也有可能因为缺乏或者不充分的导入而失去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少教育界同仁为顺应教育变革的潮流,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少大胆的尝试、探索和研究,笔者也不例外,通过若干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面找到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直观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现一定的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倍增,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直接导入法即通过实物、简笔画、照片、投影片等导入教学。它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运用直观手段比语言描述更清晰、简单、明了、有效,能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感性认识,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本章节的学习中来,让学生怀着好奇、思索和探询,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又唤起了学生的共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尤其勾起了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求知欲望,以致对本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欣赏导入法
  
  音乐可不仅给人以美感,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学生对音乐都是非常喜欢的。比如当课堂上响起“head and shoulder,knees and toes”的乐曲时,学生会一边唱,一边用手触摸身体部位,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一曲终了,不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学生的大脑也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目的一定要明确。同时还应该把欣赏的范围扩大,可以听听英语故事、演讲、新闻、歌曲、动画片等等。随后组织各种讨论、提问、发言等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同学们兴高采烈,议论纷纷时,我又趁机设计一个小小游戏:同学们间相互合作猜出生年月,看看哪一组猜得又中又快?通过游戏,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用音乐欣赏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从而启迪他们的心智。
  
  三、交谈法
  
  在课刚开始时我会安排一组学生做自由谈话。让学生汇报出勤期刊、值日、日期、天气、等日常活动、或新闻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这是新课程指导下教学理念。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影星,有的甚至以后想当演员。那么就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也像明星一样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利用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来使用自由谈话,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既可寓德于教,又可寓教于与乐。但自由谈话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应在课前做好人员的安排及主题的选择。
  
  四、背景知识导入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阅读课。例如我在讲初二英语上册第十一课时,用的便是这种方法。这是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正式阅读之前为学生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到一起来到户外,一边吃着香喷喷的月饼,一边赏月,共享丰收带来的喜悦……顺便引出一些短语,如像:gettogether,intheopen air,eatmooncakes,watchthemoon,lookforChang’e等等,这样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逐步定格在头脑中,接下来在学习课文时就不感到生疏了,而且一但遇到相关的内容和句型,这种沉淀下来的思维方式就会立即被激活,犹如一股蓄势待发的清泉,当闸门一旦被打开便会款款而出。这种导入法对理解课文和掌握知识都大有帮助。
  
  五、以旧带新导入法
  
  我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按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或进行对比,或进行突如其来的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自然的引入、接触进而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一般将来时,就用现在进行时导入,把现在进行时的时间状语一改,时态也就跟着出来了。当然,这种导入要有较强的相关性,方可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钻研、探索和研究教法、学法,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倾向,使学生学贵有方,在乐趣中学习,在渴望中学习,真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这样才能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死学”为“活学、乐学”。教师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学生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投身于学习,以培养多元化的学能。当然,新课的导入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笔者仅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旨在抛砖引玉,推进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

教学中的导入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