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经受这一严峻的考验,就必须充分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深入探索、研究新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加强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培养。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i教育者
进入新世纪,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中介走入人们的视野,伴随在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由此而逐渐形成的网络文化,充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网络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观念,因而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项新教育课题。认真研究网络的特点,我国目前的网络现状及如何应用现有的网络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关乎国之强盛,民之安康的大事。
一、网络信息贺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同其他媒体信息相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宝库,不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就很难达到相关领域的前沿,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诸多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二)时效性强,服务快捷;(三)共享性强,成本低廉;(四)质量不一,准确度差。由于资源来源分散,内容庞杂,不可避免有大量灰暗的、毫无价值的虚假冗余信息。网络信息总是处在不断更新、淘汰的状态,可以随时发布,也可以及时变更修改,由于没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统一的发布标准。信息编排混乱,针对某一主题的查找其结果往往不够精确、不够全面,良莠不齐,真假混杂。难以分辨。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其核心是网络观念文化。她造就的文化生活背景,是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依赖的重要条件。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的这种依赖性更强,网络设施已经深入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至交际的重要工具,网络文化已经是大学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方面,上网几乎成了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网络文化的特殊功能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网络的无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舞台更加广阔;网络文化的可复制性和可共享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优势更加明显:网络虚拟性,交流非面对面的特性,加强了宽松自由的交谈方式,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交流;网络文化的强渗透性,便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网络的虚拟功能,有力地促进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平面向立体的转变,教育者的工作可以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复杂多样化,对大学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观念的激荡和思想的冲击,极易把大学生引入歧途;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差别,使大学生走入思想的迷途;网络的虚拟性使上网者远离现实生话、人际关系冷漠、社会责任感淡化,易产生道德危机:黄毒和不良游戏的泛滥严重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在网络世界中受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面对这种挑战,就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提出建设网络新文化的主张,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网络新文化的建构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创造等重大问题,真正让网络为我所用,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积极占领网络宣传主阵地,加强红色网站及网页建设。教育部门依据自身网络资源情况,尽可能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设备环境,进行网络德育教育。2007年4月23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壮大网络生力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了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网上是必然的选择。要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上网做个人主页,在聊天、交流的过程中,把正面的东西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是网盲,只能隔岸观火,那就无法担当起思想教育的重任。教育改革。做到大学生喜闻乐见,思政工作者心满意足。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途径和方式。为了达到学生喜阐乐见的效果,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管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网络信息丰富而广泛,但质量良莠不齐,教育者力足现实性,规范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筑牢“防火墙”,提升网络主体修养水平,在网络文化背景中,网毒的泛滥最使教育工作者感到为难。网毒包括黄毒(黄色网站和黄色信息)、病毒(恶意程序)、黑毒
(邪恶政治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污染等)类型。这些网毒常常使上网者受到侵袭,因此必须告诫大学生筑牢“防火墙”,增强“防毒”能力,提高网络主体的修养水平。
综上所述,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合理建构这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既迫切又艰巨的任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网络新文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建设好校园网络文化,规范网络信息教育,对于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十分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教出版社
[2]李庆国,面对网络教育的新挑战
[3]燕国材教育心理学
[4]朱卫红,高校德育进网络急需加强队伍建设
[5]陈龙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
[6]王宇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