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2期 ID: 153000

[ 吴正香 文选 ]   

例谈高中师生信息行为

◇ 吴正香

  [摘要]本文以生物学科为例,从教师和学生双向角度,取样了十位绵阳中学生物教师和二十位绵阳中学学生,采用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来进行研究,探讨中学师生信息行为,归纳出外在内在两类十九种信息来源、师生本身及教学情境两类信息行为促发因素、学生喜欢的课堂信息呈现方式。研究结果对教师及网站和图书馆有一定启迪意义。
  [关键词]生物(biology);信息行为(information behavior):教学(instruction)
  
  一、研究缘起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及各地出台一系列规范教学的措施(如成都出台“五条禁令”),以教师为主导。突显学生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课堂格局必将形成。预期高中师生对于生物信息的需求将更为殷切,与图书馆、网络的互动将更为频繁,对驾驭利用各种资源的要求将更加迫切。新形势要求生物教师,除了要具备以往丰富的学科知识、科学教学法、科学课程的设计等智能外,也要能适当运用电脑多媒体及全球信息网络来丰富教学,并训练学生在网络上能有效的进行线上探索活动、查询、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进而整合相关信息,获得知识与能力。而对学生,则要求能自觉适应教学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的要求,利用图书、网络信息获得知识与技能,促进终身发展。因此有关高中师生信息行为的研究,在此刻更显出其重要性。
  “信息行为”(informationbehav-ior)又称资讯行为,有各种的定义,虽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定义,但是我们常看到在许多期刊文献与课程上已经广泛在使用这个词汇,其内函包括资讯的需求与促发需求的因素、回应需求的历程与行动、影响回应的因素等等。从研究信息(资讯)行为有关文献发现,从学生角度研究教师信息行为的研究极少。而所谓教学,包含了“教”与“学”两个层面的活动。为此本研究希望能从教学的观点,从教师和师生双向角度去探讨中学生物教师的信息行为,探讨中学生物教师信息行为的特征,期盼能归纳出高中师生信息行为特征,启迪信息服务系统和我们的教师,期望网络及学校图书馆能提供师生最完善的服务,教师能更好地优化整合网络资源,营造更多自主学习的环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由笔者从自己任教的绵阳中学生物教研组中选择的十名同事及高2009级的二十名学生。虽采取便利取样的方式,仍力求样本特性异常质化,例如教师教学年限从1年到24年不等,有的为纯学科教师,有的兼任行政职务。本研究以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来搜集资料,整个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前访谈,第二阶段为课堂观察,第三阶段为课后访谈与电话访谈,第四阶段是进行与研究对象的团体讨论。
  
  三、研究结果
  
  (一)信息来源
  1.外在信息来源
  (1)自建资源。指师生自建的教学资源库,如生物活体资源、标本、题库、讲义、大纲、试卷、笔记、书籍等。
  (2)人际网络。指师生本身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如老师、学生、家人、家长、朋友等。
  (3)学校机构。指正式学校教育机构的单位或其设施,如教师大学就读学校等。
  (4)社教机构。指社会教育机构及一般社会团体,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公园等。
  (5)私人机构。如商店、书店、养殖场等。
  (6)大自然。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高山峡谷等。
  (7)进修学习。如学生基础教育,教师因进修或研习所参加的课程、活动或会议。
  (8)信息科技。指电脑、光盘等电脑设备和网站、bbs、电子报、电子邮件等网络通讯。
  (9)实验仪器。指显微镜、相机等实验相关仪器。
  (10)传播媒体。指新闻、卡通、电视节目、电视广告等经由显示器来呈现的信息。
  (11)评鉴工具。指可以用来评鉴学习成效的纸笔测验、口头评价、问卷、上台报告、实验记录簿、表演活动、回馈单、书面报等。
  (12)教学观摩。指教师经由互相观摩对方实际上课的方式。
  (13)平面印刷。指报纸、杂志、教科书、参考书、小说、漫画、论文等。
  
  2.内在经验来源
  (1)学生经验。指自己所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经历,也就是当学生的经验。
  (2)教学和学习经验。指教师担任教师之后和学生在学习期间所经历的实际经验。
  (3)个人特殊经验。指教师和学生本身所经历过与教学非直接相关的经历,这些经验并非所有教师及学生都一定要经过。如个别教师的行政经验、学校外经验和个别学生使用网络经验、使用图书馆的经验等。
  (4)个人生活经验。指因个人不同的生活际遇而有所不同的经历,如参观的印象、开车的经验、篮球比赛等。
  (5)个人思考及理想。个人内心的省思、预先想象及对于未来的期盼。
  (6)灵感。指个人在突然产生的想法。
  
  (二)信息行为促发因素
  (1)教师与学生本身因素。如教师认为教学方式需要改变、自认以往教学枯躁、觉得要符合当前教学潮流、想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喜欢变化、方便讲述、教育研究需要、心情愉悦等。又如学生好奇心、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让自己知识渊博等。
  (2)教学情境因素。如教学进度、班级组成、课程安排、教学时间限制、教学媒体、教育政策配合、教学设备有无、升学考试制度、家长反应及配合度、学生家庭状况、学区特性、社会教育环境、网络教学资源等。
  
  (三)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信息呈现形式
  研究表明,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以以下方式呈现信息:生物实体、照片、模型、图表(模式图、概念图、卡通图片)、动画、影像、生物标本、生活经验、文字符号、反应式、实验、肢体动作、比喻、拟人化说明、角色扮演、范例说明、展示说明、示范说明、图表说明、故事叙述、概念图说明、影像说明、课堂作业、反应式说明、符号及数字说明、提示说明、想象说明、原理说明、名词定义、问题引导、问题讨论、小组评论、游戏竞赛、上台报告等。
  
  (四)对高中生物教师的启迪
  (1)关于信息来源中信息科技和平面印刷途径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物教师阅读现状总体堪忧。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七本,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对于教师职业而言,这样的阅读时间是难以满足知识更新需要的。研究结果还显示:教师阅读媒介现在以网络为主,书籍成为第二选择。在工作繁忙、压力日趋加重的今天,老师们将网络作为阅读的首选而传统书籍退后让人可以理解但心存担忧,因为网络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等优势明显,但传统书籍的内容体系相对完整,对引发个人的思考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是网络 不能代替的。而且从阅读种类看,教学参考书占据绝对势,其它人文社科类比例极少,且半数以上教师个人教科书以外藏书总量在百本以下。
  (2)高中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启迪教师有必要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优化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高中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的年龄阶段,对多媒体中声、光、电的综合刺激,容易产生积极的响应。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合成过程,能使学生轻而易举的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再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个体发育、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也能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使学生较容易的掌握和理解其生理过程。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容易疲惫;经常的使用电脑或看大屏幕,也容易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因此,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要注意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将事与愿违。同时,界面的制作要尽量的平和自然,要美观,切忌艳、花、乱,夸大形式却掩盖了内容。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生物课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者通过自学掌握的,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或只需要教师的简单指导就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实验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有实验课一般也不适合用多媒体来替代。另外,要根据课型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侧重点,新授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复习课则主要用来扩大知识的容量、浓缩教学的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强化重难点。
  (3)外在信息来源和内在经验来源的调查表明,学生的参与、体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讲授,即使是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图像、动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感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和生理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图像、动画是通过一定的软件加工制作出来的,很多地方具有片面性,比如时间的缩短或延长、实物的放大或缩小、绘图的抽象和简化等。如果只听语言讲解,只看图像和动画,不看实物,不观察自然界,不亲自查阅了解相关咨询,不体验生产生活实际,就难以对生物及其现象有一个整体感知。如对衰老、个体发育、遗传病、生态因素、种群和群落等自然现象的感知,都离不开观察、离不开生活。
  
  (五)对生物教学网站、学校图书馆的启迪
  我们必须强调,教师和学生才是生物信息的使用者,学校图书馆及教学网站设置的目的就是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善加利用信息,以增进教学成效。学校图书馆及教学网站要如何推广给教师使用,使其融入生活及教学之中,这是需要思考的课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所提供的生物信息内容要丰富多样;2、应该易于搜寻,并应建立与其它优良网站的连结;3、应多做自我推销的工作,使师生信任并乐于使用。
  
  参考文献:
  [1]《国中生物教师教学历程与信息?为探讨》:蓝治平、张永达《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2001第二期。
  [2]《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聚焦教师阅读》:汤飞平《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2期
  [3]《生物教学与学业评价》:高凌飚陈冀平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4]《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刘满希,晨红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苗喜林《生命世界》2009年07月号

例谈高中师生信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