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2期 ID: 153010

[ 魏兴隆 文选 ]   

谈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 魏兴隆

  教师对自己的正确定位,直接决定他将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他会怎样对待学生,他会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师观。
  
  一、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实施新课改以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呼声不绝于耳,而且也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便成为了困惑广大教师的一道难题。《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要表现为组织、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组织表现为安排自己和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读活动、鉴赏活动、表演活动、创作活动等),同时也包括对课堂进行有效地调控。教师怎样才能当好组织者?一是要吃透教材,确定好合理的教学目标;二是要深入研究学生与文本,精心设计合理而有效地语文实践活动:三是自觉地与学生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有效地互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引导”,即“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主要表现为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语言,提升能力,受到情感熏陶,而不是“带笼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设定的结论。要当好语文课堂中的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创设好的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进入,积极地思考,有效地交流。其次,教师要当好“平等中的首席”。于疑难处指点迷津,于谬误处及时修正,于关键处反复体会,于闪光处鼓励赞赏,这便是“首席”。第三,要因势利导,拨正和畅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放手”但不“撒手”。
  
  二、教师是学习者
  
  首先,教师要学习教材,解读文本。只有教师在自己学习教材、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体验,才能更恰当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语文学习,用学习的经验指导学习。当然,肯定有人会说,教参上不是有教材的介绍,文本的阅读吗?可是我要问,如果教师只是从教参上接受了理解,再去教给学生,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吗?教师还能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发生思维的碰撞吗?
  其次,教师应当好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使教学活动始终保持在和谐的氛围之中,教师就必须进入学习状态,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各自发表见解,让教师点评学生的同时,也允许学生点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可以有效地互动,畅所欲言的交流,同时,教师也获得了新的学习体验,甚至可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萌发新的感受,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教师是欣赏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也必定是丰富多彩的,然而这些弥足珍贵的解读,学生都往往不会轻易说出。他们或者缺乏足够的勇气,或者不善于表达,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不去想,只去等。因为他不需要想,有人会帮他想,他只要等待教师精彩的解读,然后记住就行。因此,要想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必须学会欣赏,用大量的鼓励与肯定创造欣赏的机会,用独到的眼光发现欣赏的契机。
  鼓励是一种欣赏。当学生想尝试,而不敢尝试时,需要鼓励:当学生担心自己的看法,不够确切,怕让人笑话时,需要鼓励:当学生因自卑而放弃时,需要鼓励……鼓励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相信自己,努力锻炼自己,善于展示自己,因此,教师要学会鼓励,通过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敢想敢做,主动交流,让学生觉得教师其实也很欣赏他。
  宽容是一种欣赏。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充分肯定的点评,而强烈的自尊心又必然衍生强烈的敏感与脆弱。因此,教师要真诚对待任何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他们犯错误、有缺点,宽容他们思维的模糊、错误甚至荒谬,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确实是在引领他们不断进步。教师若能经常这样宽容学生,学生便会感到:其实老师也很欣赏我。
  赞赏是一种欣赏。赞赏是最显性、最直接的欣赏,他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热情。赞赏学生其实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语文课堂上,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多,自然会表现出很多闪光点,作为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敏锐地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把目光老是锁定在少数印象极佳的学生身上,也不宜为了赞赏而赞赏,平白无故地大加赞赏。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机会,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进步。
  
  四、教师是教学艺术的探索者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凭经验教学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用相同的教学方案教不同的学生,往往导致师生合作不协调,出现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最终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即使是教了几十遍的课文也须重新设计方案。而创新来自于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实践者,而教师更多地是探索教学艺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要把课堂看作是自己的试验田,是实践的阵地,力求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更新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把课堂教学艺术作为自己永无止境的追求。其实,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不懈探索也直接影响、熏陶着自己的学生。语文教师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和谐发展。

谈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