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业已进行10个年头了,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方式倍受瞩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其结果也不在于看学生是否“学会”,而在于看学生是否“会学”。
[关键词]自主;教师;定位
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新课程改革业已进行10个年头了,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全新理念已广为语文同行们所接纳,各种尝试层出不穷,其中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方式倍受瞩目。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来构建;教师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简而言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其结果也不在于看学生是否“学会”,而在于看学生是否“会学”。基于这个理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也便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也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老师应当怎样定位于自己的角色?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会出现诸如“满堂转”“满堂问”这样的偏差。
那么,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怎样定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中去思考。
北京电视台由著名主持人王刚主持了一档名为“天下收藏”的节目,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节目中,由两组嘉宾和专家组参与这个活动。先由一组嘉宾渐次展示自己所收藏的文物,并陈述其文物真实可靠的种种理由;再由另一组嘉宾上前近距离地对文物进行鉴赏,然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两组嘉宾分别就自己的观点展开对话并由此作出真伪的判断。最后由主持人宣读专家组的意见,一锤定真伪。在整个活动中主角就是到场的两组嘉宾,通过他们的互动和积极参与,了解到了相关的文物知识,学习到了一定的鉴赏技巧。而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或穿针引线,或介绍相关的文物背景知识,或对嘉宾的某些观点进行点评,偶尔也参与到嘉宾的争论之中。说到底,不过就是起到了一个引导和评判的作用。这实在很有意思:如果把现场的文物视若文本,嘉宾视为学生,主持人视为老师,这是不是就是一堂活生生的娱乐版的“自主学习”语文课呢?现在,再问“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当如何定位,我的答案就是——教师就是主持人。
我们怎样才能当好“主持人”这个角色呢?
作为一名主持人,你需要对你将要呈现的这台节目的开头一一过程一一结尾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对嘉宾你会做出自己怎样的定位?对相关的文物知识你会做出怎样的储各?你将设置怎样的问题和活动来调动参与者的情绪?还要能够预见可能发生的事情及应对的策略。惟有这样,才可能给观众带来一台精彩的节目。教师也是这样,你应该通过自己对文本和学生的提前解读,并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来对将要进行的这一堂课做通盘的考量:这堂课的着眼点在哪个问题上?我们将训练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切入点在哪里?学生的活动怎样展开?只有把这些功课做足了,你才能当好一名称职的“主持人”,你的学生也才会在你的主持下去完成一堂既能让他们身心愉悦,又能让他们增长才干的课。也才能真正达到“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目的。就以上而言,一些名师的成功案例就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典范。
案例再现:宁鸿彬老师上《人民解放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堂课分两个模块进行:
第一个模块:
1、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10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20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30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学生们发表意见后教师组织讨论并得到以下结论:(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2)课文开头一、二句说概括出了课文的内容(3),课文中用中、西、东三路军分三个层次较详细的说出了新闻的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知识:新闻要有标题、导语、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较详细的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
第二个模块:
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横渡长江”能否改为“胜利渡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了新闻必须具体真实。
2、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好以后等到渡江战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这样行不行?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了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如何扮演一个主持人的角色的。从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看,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和学生的解读,把着眼点放在了新闻的结构和特点上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有梯度的设置了一个活动、两个问题,可谓是层层铺垫,环环相扣。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三维对话来完成了对新闻相关知识的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这堂课中不过就是一位主持人。通过他的穿针引线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有序展开,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来发现和构建知识。既避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随意性,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由此看来,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主体固然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可以这样说:“自主学习”能否成为“有效学习”,除了学生的自觉与自主外,还得看我们教师的“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