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四步骤”课堂教学是我校倡导并实施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三环节”,即“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二是“四步骤”,即“个体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达标”。毋庸置疑,“课前预习”是实施“三环节”、“四步骤”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奏。可见,重视预习指导已成为提高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尤其是在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方面,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灵活多样并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科学引导,引领学生尽快地“登堂入室”。在“三环节”、“四步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环节的变换而改变,还应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要和接受程度来优化指导策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去发挥“导”的作用。
一、学前指导,即“仙人指路”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做到“授人以渔”。
上好预习“指导课”。预习学案下发后,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即在学生预习前做到“四给”,即给任务,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引导学生“循表夜涉”。明确预习要求以后,“先扶后放”,首先在课堂上“手把手”地预习帮扶,培养学生预习的意识,即按照所制定的要求“按图索骥”。其次,学生具有了一定预习基础后,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撤手”、“放手”,为需而教。因势利导,探引结合,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预设,根据学生最近的思维状况及时科学地调控教学进程,顺着学生的学情编制预习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文言文学习,不少学生过分依赖文言文翻译本,而对课文及注释却等闲视之,以致于预习效果不理想。为此,在学习《陈情表》时,我们指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仔细阅读课文注释,解决好注音、辨析字形、区别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文言文翻译本来处理课文注释中没有提及而学生尚存疑惑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指导,学生自学的意识增强了,自学的思路明晰了,自学的能力和效果也提高了。
二、学中指导,即“突破瓶颈”
教师将预习方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预习。当学生没有充足的预习时间时,教师可以在课中单独设立预习环节。课前预习与课中预习有机结合,以便及时克服学生预习中的“倦怠心理”和徘徊低迷的状态。此时,教师应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基础上,还应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预习题以外的相关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将所提问题纳入立体讨论之中加以解决,“得陇望蜀”,不断超越,共同发展。如,在预习《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林黛玉“留心在意”的性格特点理解偏颇,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加以适时指导。
1.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其中强调“敕造宁国府”有什么用意?
2.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个心理描写应如何理解?
3.作者详细叙写“荣禧堂”的环境布局及豪华摆设,是否游离小说主题?为什么?
4.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的回答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四个问题貌似各自独立而毫不相干,其实,都与林黛玉有关,即或正面或侧面地刻画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从这点上看,四个问题都指向预设的学习目标,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无论从哪一个问题入手,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出并促成相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设计,既呈现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整体感知”的阅读体验,又训练了他们的阅读思维,较为有效地突破了制约学生预习的“瓶颈”。
三、学后指导,即“总结提高”
“施教之功,贵在于导”。“导”的目的在于集束归类,梳理规律,金针度人,完善提高。因此,此时教师的作用仍然是“导”,是“学后指导”,而不是唱“独角戏”、搞“一言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即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些许问题,结合学生的知能水平,尽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归纳,使学生逐步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以便提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技能。如文本的体裁不同,预习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小说的预习要让学生重点归纳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点;区分环境类型,剖析写法技巧;理解标题主旨,品味语言特色。散文的预习则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辨明类型,抓话题、文眼、线索,辨明技法,品味语言;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理解的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理解的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它来发掘其深邃的意境;哲理散文参透感悟,思想睿智,须把握哲理散文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道出了“学后指导”的真谛。
总之,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创新活动中,应须加强对教师主导性的认识,重视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以便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预习的质量。
(高德坤 山省东泰安市宁阳二中 27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