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2期 ID: 148157

[ 梁华 文选 ]   

实用主义的悲剧

◇ 梁华

  摘 要:德莱塞生活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工业的繁荣期,目睹并如实描绘了实用主义对人们的影响以及所造成的悲剧。由于自身的经历和思想的局限性,他对实用主义者是充满同情的,没有认识到实用主义悲剧的实质——剥夺了人性,使人堕落到动物的层次,改变了自由、健康、纵情、不屈的人类生命本色。
  关键词:实用主义 德莱塞 悲剧 人类学
  
  德莱塞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其作品忠实地描述了他所目睹的社会现实。德莱塞生于1871年,卒于1945年,这段时间正是美国实用主义的繁荣期,可以说德莱塞是伴随着实用主义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他出生于贫困的德国后裔家庭,兄妹众多。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中断学业,从社会最底层做起,他从事过各种卑微的工作,看到了社会底层人为了生存而做的挣扎,看到了富有阶层人们的灯红酒绿、奢侈浮华,也看到了各种悲剧,这些经历都是他写作的素材。当时的美国,在经济方面,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工业繁荣期,各种工厂、场矿里机器隆隆,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而在哲学领域,美国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实用主义的发展与繁荣。德莱塞正生活在实用主义的繁荣期,他透过社会繁荣的表面仔细观察了实用主义对人的影响,如实地呈现了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并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实用主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特征
  
  实用主义的英文为Pragmatism,来源于希腊文,本意是“行动、实践”。所以实用主义哲学又被称为“实践哲学”、“行动哲学”。实用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1871年-1874年间在哈佛大学举行活动的“形而上学俱乐部”组织的成立。其创始人有皮而士(1839-1914)和詹姆士(1842-1910)等。皮而士开创了实用主义哲学,詹姆士则把实用主义系统化了,而将其进一步发展的是杜威(1859-1952),但实用主义也随着杜威等人的去世而衰落。实用主义的特点是:不是看最先的原则、范畴,而是看最后的效果、事实,也就是说注重实践和效果。即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做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认为真理与有用是同义词,也就是有用即真理。
  实用主义的产生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在美国产生并发展,是受到了美国经济、政治和思想多重因素影响的。美国自18世纪末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以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全速发展自己的经济,不受任何旧的传统与力量的束缚,在这一前提下人们可以大胆地实现个人的梦想与愿望。在政治上,美国宪法规定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社会关系;在思想上鼓吹美国梦,宣传机会均等,生存竞争以及积极行动的精神,认为人人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人人都能成功,但能否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自己是否采取行动。这样,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思想上的重在行动成了人们的向导,使得重视机会、积极行动成为美国人的信条。在这种情况下,倡导“行动”、“成功”、“效果”的实用主义应运而生并迅速席卷美国,成为当时的“美国精神”和美国的国家哲学。
  然而,正像美国文艺评论家托马斯·K·惠普尔说的那样:“只讲实用主义的社会一定是不幸的社会…”[1](P219)
  
  二、《嘉莉妹妹》中的实用主义悲剧
  
  德莱塞小说中描写的美国社会充满了悲剧,正因为它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我们以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为例来分析。首先分析小说的主角嘉莉妹妹的悲剧。嘉莉是一位乡下姑娘,但她向往城市的富裕生活,想实现自己的都市梦。她代表了当时一心想往上爬的美国下层人民。然而,到了大城市芝加哥后,她很快发现芝加哥远远不是她梦想中的天堂:姐姐家的贫困、枯燥乏味的工作、恶劣的工作环境、极低的薪水,这一切与她眼前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相差太远了。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疾病她连卑微的工作也丢了。这时她意识到靠诚实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不可能的。为了摆脱困境过上舒服的日子,嘉莉行动起来,她抓住机遇,先后投入推销员德鲁埃与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怀抱。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给她带来道德或心灵上的谴责。这正是实用主义的精神:不讲原则,只讲行动和效果,有用的就是真理。对于嘉莉来说,不管道德不道德,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她不必再辛苦工作就可以过上舒服的日子了,这就是真理。后来,嘉莉在纽约偶然地成了一位名演员,踏入了“上流社会”,而这时的赫斯特伍德却一坠万丈,穷困潦倒,成了嘉莉的累赘,于是嘉莉抛弃了他。嘉莉的事业一帆风顺,可不幸的是,她发现原来追求的生活并不那么诱人了,相反,她发现自己非常空虚和无聊。因为“就钱本身来说,一旦看得见摸得着了,没几天便失去了魅力”,“她若是想过更好的生活或提高自己的地位,那笔钱就不够——还差得远呢”。而且评论家们认为嘉莉“不过是脸蛋漂亮,有人缘、运气好罢了”。“这样想着,到头来,她发现,那扇通向完美快乐的生活大门并没有向她敞开。”[2](P338)后来,嘉莉遇到了艾姆斯,他鼓励她去利用表演“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这样“你的才能才会持久不衰”。“不过,她并没有行动——仍然忧郁。做到更好是很遥远的事——或者看起来很遥远——而眼下正过着舒适的生活。于是,她便懒散下来,而心中的渴望依然如故”[3](P360)。
  从嘉莉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在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中,物质和欲望可以给在社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人们带来强烈的前进动力。人们在追求物质的成功过程中总是充满幻想的,以为达到目的后一定会幸福。然而事实却是:达到目的后却发现所追求的东西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剩下的只有精神空虚和孤独。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人们已经被实用主义所带来的物质的成功绑架了,物质上的享受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他们失去了追逐理想以及精神自由的动力和能力。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成为了金钱、物质利益的奴隶。所以,嘉莉最终只能“坐在窗前的摇椅里,梦想着你也许永远都得不到的幸福”[4](P372)。因此从精神层面上讲嘉莉是不幸的,因为她永远都感觉不到幸福,幸福就像那遥远的灯火,永远都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虽然嘉莉再也不用担心会流落街头或者衣食无着,但她的内心是那么的彷徨、孤寂。嘉莉认识到“芝加哥、纽约、德鲁埃、赫斯特伍德,时尚、舞台——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表面的东西都是虚妄”。[5](P371)正如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尼古拉·别尔加耶夫在《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一书中所言:“在这个金钱王国里一切现实实质都消失了,但是这个金钱王国拥有可怕的强力,对人的生活的可怕的统治力量……使在这个王国里走运的人的生活成为越来越虚幻的。”[6](P218)虽然如此,由于嘉莉对过去困苦生活的恐惧以及对现实舒适生活的依赖,她已经失去了摆脱物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能力,所以就只能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挣扎、独自痛苦了。正因如此,嘉莉的人生被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然而,嘉莉只是这个社会的普通一员,她的经历和感受也只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缩影,因此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不幸,是所有只追求物质利益的实用主义者的悲剧。
  小说中另一个关键的角色是赫斯特伍德。如果说嘉莉的悲剧还只是精神上的悲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的话,那么赫斯特伍德的遭遇便是真正的悲剧了——堕落直至死亡。在赫斯特伍德的悲剧中,真正的凶手是实用主义的社会,其中包括嘉莉妹妹。赫斯特伍德本来是一间酒吧的经理,过着优裕的生活。然而,生活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住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失望甚至厌倦。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靠利益维系的酒肉朋友。他的老婆也并不爱他,爱的只是他所能提供给她的金钱与地位,以满足她无止境的虚荣心。他的儿女也不爱他,他只是他们的提款机。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窒息。因此,在这样一个庸俗的、实用主义的社会里,当嘉莉这样一个不谙世事、清新脱俗的女人出现的时候,赫斯特伍德受到了莫大的吸引。嘉莉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使赫斯特伍德欲罢不能。与其说赫斯特伍德爱嘉莉,不如说他爱自己。赫斯特伍德把嘉莉当做了救命稻草,想借助与嘉莉在一起使自己摆脱那个厌恶的、世俗的、实用主义的社会,从而拯救自己的灵魂。但是要实现这一点是多么的艰难:他的妻子发现了他的外遇并把他的财产转到自己名下;赫斯特伍德偶然地偷了酒吧的钱逃到纽约并归还了大部分钱之后,他的生活每况愈下,没有一个朋友肯出手相助;最关键的是,嘉莉也越来越讨厌赫斯特伍德,因为他并没有给她带来他所许诺的更美好的生活。当偶然的机会使嘉莉一夜成名后,嘉莉最终离弃了赫斯特伍德,而赫斯特伍德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与挣扎后,终于用煤气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实用主义的社会使得赫斯特伍德窒息并最终杀死了他。
  
  三、德莱塞对实用主义的认识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德莱塞对于实用主义的做法是充满同情的。在《嘉莉妹妹》结尾处,他这样写道:“如果因为众所敬慕的方式追求美过于艰辛,有人转而选择了一条令人鄙视的捷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谁又有资格指责他呢?带领人们走入歧途的,往往并非恶念,而是对更加美好事物的渴望。”[7](P371)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德莱塞对于嘉莉实用主义的做法是充满同情与理解的,因为从他自身的经历判断,他觉得嘉莉的出发点毕竟是好的,是对美好事物及生活的渴望;而且嘉莉的早期经历其实就是他自己生活的翻版,德莱塞也曾饱受生活的磨难,深知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所以嘉莉的渴望就是他自己内心的向往。另外,德莱塞之所以对嘉莉表示同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嘉莉身上有他姐姐的影子。他的姐姐就曾因生活所迫而沦为娼妓。因此德莱塞借嘉莉来表达自己对像嘉莉一样的广大妇女的深切同情。
  在思想上,德莱塞当时深受环境决定论、机械论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深信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所以他认为实用主义是人们借以生存与发展的有用工具,可以使人们在那个迅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中得以立足而不被淘汰掉;生存就是第一原则,道德因而无足轻重。所以在残酷的现实下,为了生存,嘉莉妹妹只有凭着实用主义的精神和手段才能逐渐摆脱贫困、过上无忧的生活。而其结果之一就是嘉莉那本来就不强烈的道德感逐渐丧失殆尽。另一方面,在德莱塞看来,道德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并非发自内心的信仰。如果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道德对人的重要性及束缚力量就微乎其微了。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道德的丧失就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了。
  可贵的是德莱塞虽然不反对通过实用主义的各种手段获得物质上的成功,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实用主义带给人们精神层面的空虚痛苦乃至死亡的悲剧,这是德莱塞作为一个作家认识的深刻之处。但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以及思想的局限性,他并不了解实用主义悲剧的实质。虽然如此,德莱塞还是以悲剧结束了这个故事,让嘉莉在实现梦想的同时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与孤独,渴望着永远也达不到的幸福,让赫斯特伍德终结在这个实用主义的社会里,以警醒自己并启迪读者。
  
  四、实用主义悲剧的实质
  
  实用主义悲剧的实质在于它剥夺了人性。小说中实用主义者们所谓“好的动机”就是追求金钱与性爱,而且不惜任何手段去实现这些追求:嘉莉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与尊严去追求物质的奢华以及生活的舒适。这些追求都是出于本能,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根据人类学的观点,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是因为人的本质是动物+文化。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以理性战胜动物的本能时才能成为人,否则就是动物了。当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物欲而采取了非正常手段时,他们就像动物一样没有了人性。
  生命的本色应该是自由的,纵情的,不屈的,健康的。而实用主义者们屈服于金钱权势,被金钱物质所束缚,为得到金钱、满足欲望而扭曲了心灵,这是不健康、不自由、屈从的人生,这种人生必然是悲剧的人生。
  
  注释:
  [1]龙文佩,庄海骅编:《德莱塞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2][3][4][5][7][美]西奥多·德莱塞著,王克非,张韶宁译:《嘉莉妹妹》,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6][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著,张百春译:《论人的奴役与自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梁华 山东省济南大学外语学院 250022)

实用主义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