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1期 ID: 156325

[ 刘圣堂 文选 ]   

化大为小审题法举例

◇ 刘圣堂

   内容摘要:写作中,审题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审题方法很多,其中化大为小审题法是很值得向学生传授的。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写出来的文章具体而不抽象,充实而不空洞,真实而不虚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审题法 案例
  
   所谓大题小作,就是把空间广、时间长、事物多、内容复杂的大题目,化为空间小,时间短、事物少、内容单一的小题目。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形式。
   (一)列举过多,选取一点。有的题目涉及的内容过多,如果面面俱到地写,肯定只能一笔带过,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因此,必须抽取一点,放弃其余。
   请看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列举“时尚的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共是三组正反对立的六个方面。我们写作时,不能六个方面都写,最好是六个方面,只选取一点:要么歌颂好的时尚,要么批判坏的时尚,要么赞扬雅的时尚,要么批评俗的时尚,要么称赞美的时尚,要么批判丑的时尚。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造成文章空洞无物。
   (二)内容过多,定向限制。
   有些题目包含的内容繁多,作者很难将繁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中。对于这种题目,我们可以在标题前面加修饰、限制词,来缩小范围。这种修饰、限制的词语,可以加在中心词前,也可以加在后,还可以前后都加。
   有一个“你听,多美”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文。这是个无主句,“你听”是独立语,“多美”是谓语。根据前面的“你听”,可以肯定“多美”指的是声音,那么声音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因此,必须在“多美”前添加限制词,缩小范围。可以补上说话声、号子声、歌声、音乐声、水声、鸟声、虎声,蝉声、松涛声、读书声等等。然后选取一种来写,内容就单一集中了。
   (三)范围过大,分类限制。
   有的题目范围过大,我们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以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依次逐层划分下去。比如以“美”为题,我们可以对“美”进行分类。按照美的表现形式,可以分成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这三大类的任何一类,写起来范围仍然过大,内容太多,必须再进行分类。自然美可以分成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艺术美”可以分成绘画美,音乐美,雕塑美,建筑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现象的美,可以分成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其中“人的美”,还可以分为人体美、语言美、心灵美等。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以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美、动作美、肤色美等。
   如此划分下去,一直划到适合自己写作的范围。比如我们将“美”划分到艺术美,再划分到音乐美,就可以动笔了,在文章中专写音乐美,写出的内容就集中了。
   (四)群体事物,选其个体。
   有的题目,涵盖了事物的群体,我们没法每一个事物都写,这时选取其中的一个事物写就行了。
   如以“道德新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个范围很大的题目,“道德新风”存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道德新风也不相同,各个阶层的道德水准也不相同,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中的每一个成员的道德水平也不一样。这确实是个很难写的题目。这时我们不妨放弃整体,选其个体。从小处着眼,通过一个人的一件小事反映整个社会的道德新风。
   (五)个体事物,选其局部。
   一个事物,它也由很多局部组成,我们有时不想面面俱到,可选其中的一个局部来写,让人们通过局部的窗口,窺知整个事物的全貌。朱自清写他的父亲,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写父亲的全貌,而是写了父亲的局部--背影,完成了《背影》的创作。
   譬如以“母亲”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不写母亲的整体形象,而写其局部,或者写母亲的手,或者写母亲的背影,或者写母亲的眼睛,或者写母亲的驼背,或者写母亲的白发,或者写母亲的微笑,或者写母亲的泪花,或者写母亲的皱纹等等,这样从局部入手,能写得真切,给人以具体生动的形象。
  
   刘圣堂,教师,现居江苏铜山。

化大为小审题法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