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故事足以说明环境对于一个人成才是多么的重要。原来那种“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的谏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早已失去它原有的说服力。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坐上教室里最好的座位。那些有权、有关系的家长托领导、教师给班主任说情;没权、没关系的家长就给班主任送礼。就这样,本来平常的座位安排变了味儿,成为可以交易的工具。而学生对这种人情座位更是深恶痛绝。学生会认为这样的班主任无能、偏心,没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没能给自己体现价值的机会,给学生心灵留下灰暗的影子。
其实,班级座位只是教学环境因素之一。座位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是否与其教学环境获得最佳的匹配。只有获得这种最佳的匹配,学生才能得到较高地认知效率,才能与同学、老师建立和谐的教育互动关系,使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班主任就是营造这种和谐关系的重要支配者。每一个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不能草率地去排座位,要科学、合理地发掘座位的教育功能。要发扬民主,注意参考各方面的意见,不要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为代价。要把排座位当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来对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室各个角落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我也曾经遇到过排座位失败的尴尬。起初为了省事,我就“照葫芦画瓢”,按照考试分数的高低让学生自己挑选座位。第一名先选择,以此类推,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好的学生占据了教室中间,成绩差的只好坐在教室的两边或后边。这种带有奖惩性质的排位法,看似应该,殊不知它带有多大的歧视性呀!大大地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这部分学生还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课堂纪律越来越差。任课教师经常埋怨说:“到你班上课真是太累了!光维持纪律都要用大部分时间,两边和后面的学生根本不学习了。”果然,第一次年级月考成绩让我目瞪口呆。全班54人中只有只有区区11人科平优秀,不及格的人数占到1/3,全年级评估我班倒数第二。看到这样的结果我顿时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触。
俗话说:知耻近乎勇。经历这次沉重的打击之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班级座位的安排和管理工作。学生在关于座位的调查稿上这样写道:有的说:“老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可我一直在努力,如果把我和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排在一起,他们可以帮助我,我也会不断进步的,请不要放弃我!”。有的说:“我现在的座位不错,可是我认为把那些成绩差的放在后面,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没有了自尊心,他们哪有自信心呢?他们会认为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请老师三思!”等等。看到这些纯真无邪的学生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我流泪了,我后悔了。
一番深思熟虑后,我摸索出几条排座位的秘诀。
第一,排座位不能完全按学生成绩的高低让学生去选座位。那样会让本身就自卑的差生干脆放弃自己。
第二,不能按学生的身高和视力笼统地安排座位。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帮扶。
第三,不能把爱说话、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分到一起。以免形成违纪区域,不便于管理。
第四,可以适度的发扬民主,允许成绩好的学生挑选自己的帮扶对象组合成同排。
第五,要形成同排管理和帮扶机制。每一排组长要负责管理和帮扶同排的学生。
第六,要有奖励机制。在每月小组间的评比、互比中(包括纪律、成绩、好人好事等),要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小组奖励。
第七,小组的座位要定期(一般是半个月)交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所谓的好座位。
基于以上几点,我整理出这样一套排座位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先要利其器”,排座位之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首先,我以这次月考成绩及平时的对学生的了解,挑选出男1号—9号,女1号—9号,成立18人的组长方阵,并召开组长鼓动、誓师大会。阐述我这样安排座位的出发点是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座”享其成。也交待了组长肩上的担子会更重了。竟然得到了组长们一致赞同,真让我无比的欣慰。会后这个消息在教室里“炸开了锅”,个个都说好。那还等什么,要“趁热打铁”。接着,我按照月考成绩的排名,把剩余的男女生各分成10号—18号、19号—26号两块,让组长们挑选自己的同桌。第一轮,先让9号的男女生组长在10—18号的同学中挑选同桌,接下来8号组长、7号……1号进行挑选。第二轮,让1号男女生组长在19—26号里先挑选,依次是2号组长、3号组长……9号组长。这样的挑选方式照顾各小组成绩的均衡,有利于以后小组间的评估和奖励。到此,排座位这项艰巨的工程也只能算完成了一半而已。
接下来就是学生们戏称座位的“易花接木”大法了。把组合好的18个小组分列成教室的3个大组,第一大组六排依次是:男1号组,女9号组,男2号组 (长征①号组),女8号组,男3号组,女7号组(长征②号组);第二大组六排依次是:女6号组,男4号组,女5号组(长征③号组),男5号组,女4号组,男6号组(长征④号组);第三大组六排依次是:女3号组,男7号组,女2号组(长征⑤号组),男8号组,女1号组,男9号组(长征⑥号组)。每三排美其名曰“长征号”,半个月后实现①和④,④和⑤,⑤和②,②和③,③和⑥,⑥和①这样“W”形状的对接。
通过一个月大胆的尝试,我意外的发现,班级的纪律好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了,学生的学习劲头足了,就连那些原来的学困生在组长的带动和帮助下成绩一天天的进步。第二次年级月考我班一下子跃居第二。有一部分学生家长主动给我打来电话说:“刘老师真的很感谢您对我孩子的教导,看到我家孩子成绩提高的这么大,我们当家长的太高兴了。”也有一些学生偷偷地在我的教本里放上这样的纸条:“老师,对不起!我原来总在背后说您太偏心,只把好座位留给成绩好的,我错了,您能原谅我吗?”。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座位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它可以净化一个心灵,开辟一道曙光。这不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和所有的班主任共勉——把简单的事做好,你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
邓海明,刘帅,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