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
关键词:口语交际 技能 模式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在“阶段目标”的四个学段中,对口语交际作了具体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口语素质,让孩子“说”起来呢?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
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理解透、理解深,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听”。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抓重点,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听记、听写、听说的结合,这有利于深化和巩固“听”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内容,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现行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说话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扩展开来,引发出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用武之地”。
如在学习《童趣》一文后,要求学生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出了“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一支优美的歌谣”,“童年是自由飞翔的小鸟”,“童年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等等。教师适时点拨后启发学生,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甚过一首优美的诗呢!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出师生、生生之间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开展师生问答,师生共同演示,师生一起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还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一分钟演讲,这既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情势,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写作课,在作文训练中穿插口语交际训练。
“以听引写”、“以说引写”,听听、说说、写写,很自然的将写作与口语交际联成一体。写作前,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写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或进行口头作文,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极好机会。
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习作讲评,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和有毛病的习作念给学生听,让学生比较优劣,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修改。这既可提高学生听话的评价鉴赏力,也可提高发表议论的能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课堂毕竟时空有限,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的终极目的。教师要拓宽学习时空,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体念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并进行生活积累,捕捉灵动的现实生活情景,丰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训练计划,在班内定期开展自我介绍、朗读背诵、模拟访谈、招聘或商贸洽谈、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培养学生口语的交际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发掘口语交际材料,使口语交际训练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无穷;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学校其他所有课程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的全部过程,让孩子“说”起来,从而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会说、善说、说好、说妙的开放型人才。
李艳,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