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那时人们宽广的心胸孕育的不仅是灿烂的诗歌,还有无数个知音佳话。本文试着就那些脍炙人口、广为人知的诗歌去追踪那些动人的故事,感受知音们之间友情的律动。
关键词:唐诗 友谊故事 梳理
曾有幸登临黄鹤楼,当时除了想到跨鹤而去的仙人还想到了“谪仙人”李白,想到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到了他和孟浩然的友谊,然后就不由自主地向古琴台方向望去,想象着“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的情景,神往着美妙的知音传说,于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寻觅着那些令人感动的友谊,最后我的思维定格在煌煌大唐。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傲岸不羁的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同游梁宋,第二年重逢又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东游吴越,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我们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情美——真挚的友情,看到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的同时也看到了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深深懂得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的李白,所以他在此时的诗中以心灵的笔触刻划出一幅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的李白肖像。“痛饮”二句,对好友的规劝可谓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分别后的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但却彼此十分牵挂。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天才知道天才的价值。诗圣对诗仙推崇备至,赞扬备至,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这种纯洁的感情怎能不引起诗仙的共鸣?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因为思念杜甫,李白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那绵绵不绝的思情,像奔流不息的汶水,真是语尽情长。
很久没有李白的消息,关怀朋友的杜甫就会觉得寝食难安: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当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放还,杜甫急切盼望朋友来信,特别担心他的安危: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为人豪放,除了杜甫还结交了不少朋友,但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双子星座”的这二人的友谊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珍贵的一页!
寄元九
白居易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元九即元稹,白居易和元稹同中进士,两人一见面就成了好友,白居易把元稹看作自己在长安七年得到的唯一一个朋友。但真正的友谊往往是在一方落难的时候才体现出来。上诗即白居易处于落难时期:为母亲守丧渭村,贫病交加。此时的元稹虽被贬江陵,境况也不好,却“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真挚的友谊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元稹于元和五年因得罪宦官被贬到江陵,十年春奉召还京。可是,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八月,白居易因为武元衡事件而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在秋风凄凄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过的路。诗人在蓝桥驿的墙柱上发现了元稹回来时写的一首《西归》绝句,诗人和了上一首绝句。共同的遭际,让两位好友心心相印,循墙绕柱寻觅的,不仅是元稹的诗句,更是元稹的心,表达的是两人共有的沉痛凄怆的感情。不仅在墙柱上觅诗,白居易还经常手持元稹的诗卷反复吟咏: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一直看到灯残眼痛犹暗坐,这哪里是在“读君诗”,分明是在“忆斯人”。友情不是空洞的语言,而是心灵的互相安慰和支持,白居易是用思念朋友来慰藉自己孤独的心情。元稹在通州瘴乡独处,意绪消沉,千里之外,唯有好朋友白居易与他互通音讯,互相关切。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从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和妻女的猜测可推知他们二人友情的浓度、关切的深度。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垂死病中”的元稹却惊得“坐起”了,这表明他对白居易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甚至超过己身。所以白居易收到此诗非常感动:“至今每吟,犹恻恻耳。”这种休戚相关、情同手足的友谊怎能不让人互相思念: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通州和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有一天元稹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歌委婉含蓄地用“梦”表达出对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其处境的无限关心,这令元稹非常感动,于是就有了上诗元稹对自己没梦到友人的离奇解释:我本来可以和你梦里相逢,但如今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元稹用感情更深沉也更痛苦的“梦”酬报了友人的深情。
白居易曾与元稹约定,等时机合适了,两个人归隐田园。可惜,元稹于任上去世,白居易为好友写了墓志铭,两人在尘世中的友谊到此落下了帷幕。他们一个是妇孺皆知的大诗人,一个是当时著名的大才子,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后世并称“元白”,而始终交情笃好,不曾因为死生贵贱而改变心志,他们的友谊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一个神话。
唐代诗人们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峰,那些广为流传的唐诗不仅成为唐代诗人永不褪色的友情的见证,也成为他们宽广博大胸怀的见证。它告诉我们:虽然自古有文人相轻者,但更有相亲者;他们惺惺相惜,互相给予人世间最宝贵的力量。这力量穿越了生死的界限,穿透了历史的尘埃,如今化身为一段段友谊佳话在诗歌的天空熠熠闪光。对友谊最好的回报是珍惜。让我们把它们珍藏在心底,汲取精神的养料,滋养出纯洁高贵的精神,引领我们觅得自己的清风明月、高山流水。
刘娥,教师,现居江苏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