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商务英语学习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商务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何遵循ESP学习的特点,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并在有限的学习条件下学有所用,是目前商务英语学习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Hutchinson & 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为依据,从商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现状出发,探讨以语言需求为基础,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使用技巧统一的商务英语学习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商务英语 需求分析 学习模式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日趋频繁的国际商务活动对商务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越来越需要既精通英语又能熟练操作商务业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顺应市场需求,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或课程,到2004年有400多所本科院校办起了商务英语方向(林添湖2004:27-42);到2007年底已有78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刘黛琳2008:69);到2009年已有7所本科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方向或课程的本科院校则多达近700所(陈准民、王立非2009:4-11)。随着商务英语学习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商务英语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也浮出水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困惑:不知道如何学习,花费了很多力气却没有看到学习效果。与其沟通后发现这跟学习者对商务英语学科特点的不了解和其自身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商务英语是结合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交叉性学科”(林添湖2010:15-16),学习者应明确自身需求,根据需求用有别于传统英语的学习模式去收获语言和商务知识。本文根据Hutchinson & 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结合商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现状,探索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的学习模式。
2.商务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范畴,有别于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Hutchinson & Waters在《专门用途英语》(1987)一书中论述了ESP与EGP的性质区别,指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有所不同,即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不同。因此,ESP区别于EGP的主要特征就是以需求分析为核心。
Hutchinson & Waters在其《专门用途英语》一书中提出了一套需求分析模式,即学习者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目标需求”(Target needs), 指的是学习者需要学习什么;另一种则是“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指的是如何实现学习。这两种需求又分别细化为需求的6个方面(Why, How, What, Who, Where, When),为全面并充分地分析商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框架。
(二)需求分析的数据收集
本文以Hutchinson & Waters的需求分析为理论框架,设计了以详细调查商务英语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为目的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大三和大四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以及选修过3门以上商务课程的非商务英语方向学生,其中,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为二级学院。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进行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商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本文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315份,其中有效问卷309份。
与此同时,课堂观察与课外访谈也是需求分析数据的主要来源(Hutchinson & Waters,1987:58)。本文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期中和期末,分别对所调查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6次随堂听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市场营销英语》《《国际金融实务英语》等课程,以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学习习惯、课堂提问的内容与范围等。课外访谈的参与者一共23位学生,包括成绩优良、一般和平时学习较为懒散的学生,共得访谈记录23份。
3.基于需求现状的商务英语学习模式的构建
至今,已有学者在二语习得领域针对学习模式提出了不少理论,如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Universal Grammar), Slavin R.E 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合作学习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等。Hutchinson & Waters也提出了一个学习模式,以强调学习者的动机或需求对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为特点,提倡将语言知识有顺序、有系统地连接起来,就像建立一个有效地网状系统一样。
Hutchinson & Waters指出(1987:49),人类的大脑就像路线图一样,是一个关联网络。路线图上单独的房屋、城镇和村庄代表了人脑中的独立语言知识或语言知识组合体,路线图上的房屋、城镇和村庄只有通过道路连成一个整体,才成为有效的交通体系,相同地,人脑中孤立的知识本身也并无意义,只有通过人脑有意识地建立联接,才能产生意义,发挥作用。路线图的交通网络其实是一个系统,语言的学习也一样。如果路线图的建立者能着眼于整个交通系统,则会对各处道路的修建有更好地把握,修起路来更加容易;如果学习者能把语言学习看成是一个系统去统筹把握,而不是仅仅把它看成由学习障碍随意杂乱堆砌而成的无序体,语言学习就不会如此困难。
传统的英语学习可以概括为语言性学习模式,即着重于听、说、读、写、译、语法、词汇、句型等语言练习,商务英语由于其特殊的交际目的性和功能性,决定了其学习模式与EGP学习模式的差异性。而当今商务英语学习者困惑的根源就是忽略了这种差异性,惯性地把语言性学习模式照搬到了商务英语学习上。商务英语要求学习者将语言作为媒介,实现商务沟通,解决商务问题,因此语言是基础,商务知识是手段,用语言完成商务活动是目标,三者缺一不可。结合商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遵循Hutchinson & Waters学习模式的顺序性和系统性,本文拟提出以语言需求为基础,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使用技巧统一的学习模式。
(一)以语言需求为基础,掌握语言技能
Hutchinson & Waters指出(1987:51),修路者不会无端地修路,他们需要有动机,如果他们不在乎山的那边是什么,就没必要修路了;同样,学习者也必须有动机或需要,才会有意识地把单独的知识(结合体)连接成一个网络系统,一言概之,Hutchinson & Waters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商务英语学习者只有充分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才能积极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模式的建立既是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又是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重要形式。本文中,被调查者的16%不明确自己学习商务英语究竟是为什么,只简单地认为“学一点总是好的”,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容易迷失方向而放弃学习;相反,72%的被调查者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即将来从事商贸工作,对于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很清楚自己需要首先学习好商务方面的英语语言,才能在今后的商贸工作中使用良好有效的语言工具,以达到商务沟通和交流的目的(表1)。
没有明确需求或动机的学生往往不能自主地把所学的商务语言转换成商务活动的交流工具,而单纯地把它看成是一门语言。95%的课外访谈者表示其学习商务英语的习惯与EGP相似甚至相同。EGP的学习通常把语音、语法、词汇视为语言的三要素,但是掌握了良好的语音、扎实的语法、大量的词汇,并不等于就成功地掌握了商务英语,如security作为普通英语词汇时表示“安全”,但在商务英语里有“担保,债券”的意思,只有把它跟商务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它在商务环境里的作用。
(二)重视商务知识的点滴积累,融会贯通
学习者对商务英语的需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但这并非进行有效商务英语学习的充分条件。光有兴趣和需求是不够的,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很多理由放弃前进。超过半数的课外访谈者承认时有放弃学习的念头,或者由最初的决心学好变为“算了,学分拿到就可以了”。因此,Hutchinson & Waters提倡学习者们更要享受由兴趣引发的语言习得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才能享受在追求学习价值过程中的乐趣。这就要求学生把商务英语的各门课程看作一个体系,各门之间融会贯通,知识才能发挥作用,创造乐趣。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发展成为包括国际贸易、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银行、会计等在内的课程体系(赵学旻,2009:33-37),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具有复合性,复合性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原庆荣,2009)因此也要求学生能够把各门商务英语课程有机地联合起来学习。比如,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思考国际贸易知识和营销知识有何关联;在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案例时,回忆《国际商法》课程里学过的某条例能否运用到该案例的分析中来。等等。找到商务知识的联系,就如把Hutchinson & Waters学习模式中孤立的房屋、城镇和村庄用道路连接起来一样,路路畅通,学习的乐趣就自然而生了。然而51%的被调查者认为商务课程无先后顺序性,33%表示在学习中没有思考商务英语课程的关联性,这也是学习者认为商务英语学习难的原因之一。
商务英语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另一个常见而困难的问题是商务知识的陌生性。学习者往往觉得课堂所学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用到,这也是导致学习者不善于把商务知识融会贯通、组成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48%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学知识无法用到现在的生活中,导致很快遗忘;有课外访谈者提到由于身处校园没有实践环境,他们很难判断哪些知识真正学懂了,哪些还模棱两可。本文的课堂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周,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国际商法英语》课程,教师讲到合同法时提问:合同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国际贸易中的哪几个交易磋商程序?大部分的同学能答出:询盘、报盘、还盘和接受。但当问到报盘的终止形式有哪些时,绝大多数同学只能答出:还盘。商务知识的陌生性也可能导致学习者感觉学习没有进步和突破,看不到希望,从而放弃。对于这一点,Hutchinson & Waters指出(1987:49-50),新知识的关联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因此新知识的获得需要依赖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此外,知识项目不具备对等的重要性,有的知识项目很难习得,但却能为新知识的获得搭桥建路。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习者觉得平时看不到进步,但是坚持积累陌生的知识,最后学习突飞猛进,豁然开朗。
(三)注重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中的使用技巧
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元认知能力薄弱的问题。45%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对商务英语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并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学习者不善于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依赖性比较大,导致学习被动,学无所用,这与ESP英语的要求刚好背道而驰。
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以英语为语言媒介, 以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营销学、金融学等)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廖瑛,2004),其重要特点是以交际为目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现在的商务英语教学“过于书本理论化”,91%有明显的实践愿望(表2和表3)。已有部分高校尝试改进,为学习者购买了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等等之类的教学软件系统,创造逼真的虚拟环境,促进学习者把课堂所学运用到商务环境的模拟操作中;并通过与企业、市场加强联系,为学习者提供实地操作、实习观摩的真实环境。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还是以课堂教授为主。由于商务英语内容的广泛性,学校教学条件的局限性,如何改变商务英语学习纸上谈兵的现状?本文认为,基于任务型学习理论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突破客观限制,主动提高学习效果的良方。
20世纪80年代,勃雷泊( Prabhu)从教学角度提出了任务型学习的概念。任务型学习提倡学习者为生存和工作而学, 不再是为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而学, 自主构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即任务的完成(刘杰莲,2007:91)。因此,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商务英语应用途径,合作者可以是老师、同学、甚至是网络。如《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或自愿组成小组,将课堂所学的商务来往信函、商务合同书写等知识运用到小组模拟的商务活动中,而小组模拟的商务活动又可以在《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指导下构建,学习者在自己构建的贸易或营销活动中,把书本上的句型,格式,语气称谓忌讳等放到真实任务的写作中,相互批改、反馈并且再学习,有技巧地利用商务英语课程的复合性,把各门课程所学的知识系统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此外,课堂学习是有限的,学习者可以在课后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拓展学习。94%的被调查者有网络学习经历,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学习途径,其中,有多数认为学到的商务英语知识将来主要通过网络来使用(表4)。
Hutchinson & Waters学习的系统性也体现在学习者的及时反馈、发现漏洞、及时调整、及时弥补上。比如商务英语听力的精听与泛听,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上有目的地搜索到很多商务相关的音频材料,包括BBC、VOA的官方网站上都有诸如Economics Report之类的专门新闻,学习者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与国际最新经贸要闻接触的意识,扩大了知识面;再如商务英语口译能力、阅读能力等,学习者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实践和补充学习,大量鲜活的材料,时下热点和动态的更新,为学习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补充学习的资料。
4.结语
商务英语学习模式的构建是现阶段商务英语教与学迅速发展的需要。商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现状充分体现了ESP学习的特点,同时也为学习者自身学习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启示。商务英语学习者应明确自身需求,激发学习动机,用有别于EGP的学习模式,牢固语言基础,积累商务专业知识,并系统运用于真实或虚拟的商务环境中,充分尊重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复合性,融会贯通,及时反馈与检查学习效果,在学习中获知识,在实践中找不足,在再学习中完善知识。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 A.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UP, 1987.
[2]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转21.
[3]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林添湖.加强理论研究,建设成熟的独立学科[A].贺川生,肖云南.商务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27-42.
[5]林添湖.蓬勃发展之后的理性思考和建议—再论我国商务英语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4)15-16.
[6]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刘杰莲.任务型外语学习是提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性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07(11):91
[8]原庆荣.浅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复合性[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4).
[9]赵学旻.计算机网络与商务英语教学整合模式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9(4):33-37.
孙文娟,黎柏妤,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