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来呢?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抒写真情。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生活,以此来积淀学生丰富的情感,并抓住机会创设各种情景来挖掘他们的情感,最后能发现和捕捉实践活动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发泄的触发点,使之自然而然进入习作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生活实践 作文 情感培养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作文胡编乱造,缺乏情感;或无病呻吟,文章情感苍白;或追求新颖奇特的构思,思想缺席。常言道,“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情者文之经”,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来呢?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抒写真情。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素材,教师作为主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发泄的触发点,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生活中去,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挖掘感情,进入习作的最佳状态。
一.观察生活 积淀情感
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留心,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是热爱生活、积累情感的常用方法。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平时我们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让学生看到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看到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同学之间友爱帮助……看到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亲眼所见,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如我在一个下雪天指导学生即兴作文时,让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窗外飘扬的雪花,观察了五分钟。古今中外,历代作家诗人写了不少赞美雪的诗文,但诗人与孩子的感受不会相同,学生们各自的感受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自由自在地飘在空中,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样自由,不受拘束,不再上这补习班那辅导班;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落到地上,像回到家一样,找到了归宿;有的则由雪想到了那些纯洁如雪的人;还有好动的学生希望雪花快快落,多多地落,好出去打雪仗;……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景物,观后却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
二.营造氛围 挖掘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学生并非每件事都能亲身经历,如何来充实学生的间接生活体验?让学生用心去倾听。例如写一段夏天的雨景。在某一个炎热的夏天,学生都显得很烦躁、难受,我趁机问他们最想听到什么呀?学生都说雨声。我就用音响播出风声、雷声、闪电声、下雨声,让学生闭眼倾听。想想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响效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感情境,缩短了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了很强的真实感。由此引发可让学生去听更多大自然优美的声音,听老百姓生动的故事,听媒体感人的报道……教师应尽可能借助多种媒体信息来表现生活的内容,使学生悦其耳、动其心、触其情。
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先让学生阅读《背影》节选和《永远和你在一起》片断,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运用多媒体)播放MTV《常回家看看》,播放前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看完后描述一下画面,并说明使你感动的理由。”播放结束后,由同学们交流。课堂上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讨论时主动积极,且有一定的见地。有了上面的感悟作铺垫,再进行“具体描写感受最深的画面,展示人间真情”训练时,学生基本上能捕捉到自己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一瞬间。
三.创设活动 激活情感
我们的作文教学还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走向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每个人都有自己倾诉的对象。学生的课余生活因谈话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有些同学交谈时还会发出来自内心的感悟,其实聊天中的部分内容,往往会成为我们写作中的妙言佳句,真情所在。当然,我们老师、家长要充分提供学生聊天的这种机会。例如:针对初一的新生,大家互不了解,为了促进大家的融洽气氛,老师可以安排他们随意“聊一下自己”,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说自己的远大理想,这样,在诉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谈话中谈出真情,这种诉说既激活了写作之泉,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情趣。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发写作的激情。如:中秋之夜,花好月圆,为什么不可以举行一个月光晚会呢?地点当然选择在操场。即使阴雨天,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皎洁的明月定格在布幕上,关掉教室里的灯,在讲台上点上两支蜡烛,举行“明月诗歌朗诵会”,该多浪漫!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晚,会给同学们留下多么丰富的想象和快乐啊!国庆长假,秋高气爽,为什么不可以进行一次集体活动,郊游或爬山?回归自然,寄情山水,让我们感受战胜大自然、克服困难的自豪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大自然的万种风情,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每次活动归来后,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把活动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学生抓住了活的材料,尤其是亲身经历的,还怕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吗?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文章的萌发和诞生都离不开情感。正像古人所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总之,教师要从生活入手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钱丽丽,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