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1期 ID: 156270

[ 黄丽华 文选 ]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 黄丽华

   内容摘要:师爱是指老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关爱方式的行为,是教师对学生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呵护。
   关键词:师爱 偏爱 严爱 博爱
  
   爱心成就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失去了爱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别林斯基也曾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偏爱基础较差的学生
   在职业中学里,每一个班级总会有几个令老师和班主任头疼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认知习惯都较差的学生,对待他们,作为班主任需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他们的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参照自己的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被你认同、尊重后,他们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如:我班有一位朱同学,开学初,就被所有老师公认为“双差生”,学习懒,成绩差,纪律松散,经常打架,并常常无故旷课,我通过深入了解,得知他父母早在他读初中时就出外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更难以顾及对孩子的学习管理,放任散漫的结果是在初二时,结交了一帮社会上的“朋友”,经常出入游戏厅和网吧,导致他进入职业高中,有一些“恶习”仍无法克服,出现了以上种种行为上的偏差。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处处关心他,鼓励他,对于他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大力在班中表扬。我知道他利用暑期在外打工,就让他向全班同学介绍打工的经历及感想。倡导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也试着利用假期的时间外出打工,提前感受社会。当发现他劳动比较积极时,就鼓励他参加班干部竞选,当上劳动委员后,他更是全心全意的为班级工作,在多次的大小表扬和认可中,朱同学彻底的改掉了以前的种种“恶习”,学习兴趣加大了,学习习惯变好了,甚至在电子电工实习中,他的实习作品成为样品在全班展示。
   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的是真诚、理智和尊重合为一体的爱心。就情感而言,教师就要“视生如子”,爱生胜过于爱子;就表达方式而言,教师要越过偏爱的误区,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在爱心的施行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爱心应多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公平的评估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爱心的享用,基础较差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体贴、信任和肯定,一个小小的表扬也足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受宠若惊,一个生活细节的叮嘱也常常让他们倍感温暖。
  严爱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职业中学,班主任选择班长及班干部经常以听话来作为标准,让学生觉得班长及班干部是由班主任指定的;三好生,学习积极分子和各项评优也是由班主任指定的。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只要班主任满意就行了。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或班干部中造成这样两个极端:一类学生消极应付班主任,另一类学生则成了班主任的应声虫。小处于班风、学风不利,大处造成学生麻木、淡漠、屈从、委顿、放弃追问的权利,构成人文危机,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将来构成危害社会的一个诱因。
   开学初,我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民主观、质疑观。如:组织竞选班干部,各项竞赛自由报名,先在班级比,再代表班级参加全校比赛。班会课上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言。课堂上就某一时势问题,共同切磋,共同探讨。课后经常和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给出意见。如:我班有位潘同学,人品学习都挺好,还是班上的文娱委员,某次期中考试,帮助同学作弊,被学校警告处分,这本是学校的常规措施,但她表面上接受了,而在内心无法接受,看见我就躲躲闪闪,甚至对我产生了“敌意”。对此,我首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待学生错误的行为,原则上不能退让、迁就,但在教育过程中,又要处处体现出友善的态度,切忌将问题简单化处理。接着,我在“主动关切”四个字上多下功夫,大到集体活动中的言行,小到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到一句关切的询问,一个友善的眼神,我都让她感受到深切的爱意,而不是歧视,这样初步消除了她惶恐的心态,稳定了思想情绪。在开展个别谈心活动中,我又介绍了学校管理规章中关于考试作弊情况处理的规定,以及处分决定形成过程的组织程序,从而消除了她对我的“敌意”。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又就“向别人要条子和递条子给别人是否同属于作弊?”“这种行为对自己今后的健康成长和班级的危害是什么?”“如何才算是真心关心和帮助同学”等问题进行交谈,使潘同学进一步明辨是非,端正了思想认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在班级教育教学中,从班级舆论方面,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切打消了她的思想顾虑,此后,潘同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和班级工作中去,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处事能力,特别是对班干部这些所谓的好学生,还必须培养他们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并能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影响和鼓励其他的学生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他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班主任的爱心,能对他们产生很强烈的影响。
  博爱基础中等的学生
   在职业中学中,往往还存在这样一批同学,他们不像基础较好的学生那样闪闪发光,令人瞩目,也不像基础较差的学生那样特立独行,令人头痛,他们很少犯错误,学习成绩也一般处在中等状态,在班上默默无闻,似有似无,我将这一部分同学归为“中等生”。对于这一批同学的教育,我会用细致的心去观察他们,用博爱的心来审视他们,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侧重于用谈心的方式,教他们如何做人,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主要的是将来就业,面对社会,教他学习做人,就至关重要。而做人就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中大有人在,都可以创造性的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和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现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
   如:我班上有位沈同学,是走读生,在我们这个以住宿生为主的职业学校,走读生的管理通常是比较松懈的,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从未见他笑过,总是那样愁眉苦脸的坐着,放学路上也独来独往,仿佛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是陌生人,她的学习成绩一般,也从来不犯错误。为了全面了解这位同学,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一年前她的父母离婚了,前几个月她的爸爸又找了一位后妈,她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本来性格就内向、孤僻的孩子,现在更孤独了。放学一回家,就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尽管爷爷、奶奶、同学对她很好,她还是一时半会扭不过劲来,在她眼里,周围是没有兴趣、没有欢乐、没有感情的冰冷世界。我和全班同学决定为她祝贺生日,让她尽快振作、快乐起来,让她喜欢这个世界,喜欢她生活的这个集体。活动结束,她捧着同学们送给她的礼物,激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这位同学脸上的笑容一天天的多起来,上一学期她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感恩”的演讲比赛,还获得了二等奖。作为班主任就应当把浓浓的爱心当作一股情泉,倾心浇灌在学生们的心田中,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这块小小的园圃中愉快、健康、全面的成长。
   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的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作为我们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就应当对学生捧出一颗真挚的无私的爱心,让他们在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并感染周围的人们,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
  
   黄丽华,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