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以冲破常规性的习惯思维羁绊,不落窠臼,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为主要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各种设想,探索多种答案的途径,它是一种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广开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独特见解与才能,力求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关键词: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 基本步骤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思维能力,因为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而诸多思维又以求异思维能力为最重要最闪光的能力。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必要性后,就必须提供学生的求异思维环境,设置求异思维的氛围,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保护和诱导学生洞幽察微、寻求变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谈谈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鼓励质疑、激发“求异”。人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求异思维的发端就是质疑。学生的学习总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的脑海里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这种稳定对学习、接受新知识很不利。此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打破平衡,提出新的探索内容,使其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内动力。学生总是在“感其形,思其因”的过程中产生困惑,产生疑问。这时,教师要提倡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困惑之处,疑难之点,并让学生将自己讨论探索的答案公诸于世,这样做以利老师指导这个学生进行探索,以利学生心态从不平衡到平衡,以利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进而敢于答疑并善于答疑,鼓励学生敢于否定书本、工具书或名人的想法说法,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鼓励并发扬学生的怀疑精神。
第二步,组织讨论,引导“求异”。现代教学论主张课堂必须是立体课堂,即不仅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也不仅是“教师向学生,学生向教师”的双向信息传输,而是要“师生问、学生闻”的多层次立体信息传输。所以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把自己探索的内容,自己的想法看法说出来,使学生在异中求同。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大脑处于兴奋和活跃时,这是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首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被人认为是荒谬想法,肯定有理有据独树一帜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找出共同点,求同存异,不一定得出一致的结论。组织讨论,一方面是学生的质疑,一方面是教师的挑疑,认真热烈的讨论,能激起学生思维浪花,引出独到的见解。
第三步,咬文嚼字,勤于“求异”。现代教学的核心是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思他人所未想,挖他人所未掘,言他人所未云,行他人所未举,不随声附和,而要深入思考,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要鼓励学生借奇思奇,捕捉灵感,放飞思维。例如:《七根火柴》一文里有“大娘正在一头奶牛身下挤奶”和“齿缝里挤出几个字”这两句,同一个“挤”字,含义却千差万别,前一个“挤”字很平常,仅表示一个平凡的动作,而后一个“挤”字,含义就丰富深沉了,它表现了无名战士将为革命献身的坚强意志和惊人毅力。这一个“挤”字如同“雪浪花”中的“咬”字一样写活了,写神了。
第四步,设计练习,深化“求异”。求异思维的能力,只有在“创造”性活动中培养,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务必从高标准,实效性出发,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例如设计多角度的练习,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设计变异性练习,培养逆向思维能力;设计类比练习,培养侧向思维能力;设计组合练习,培养聚合思维能力;设计概括性练习,培养学生统摄思维能力;设计多面性练习,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设计突破性练习,培养学生移植思维能力;设计因果性练习,培养学生发现思维能力。随着多种练习的强化训练,求异创新能力必然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根本点在于培养学生爱思,多思,乐思,善思,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精神。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智力开发了,创新创造的能力与水平必然会得到相应提高。
杨胜琼,教师,现居贵州石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