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研究经过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辛勤探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尽管如此,目前学生的作文水平仍然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我认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打破目前作文教学的沉闷局面有一定的帮助,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作文教学增添活力。
一、 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一上作文课,不少学生喊头痛,怕写,不想写,不知道写些什么,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都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接触的事物少,缺乏生活积累。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帮学生再现了生活的场景,为写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让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有话可说。例如,学校组织秋游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上照相机、摄像机,拍下活动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等到写作文时,就可以帮助他们再现游玩的过程,学生说起来就能“言之有物”,写起来就能“有米可炊”。再比如,学生上舞蹈课和陶艺课时会有一些精彩,手工课上会有一些收获,口语课上会有一些亮点,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但下课后学生就忘了,即使记得往往只能记个大概,大部分细节都已遗忘,写起作文来冥思苦想仍有困难,如果用摄像机摄下过程,那么在学生作文时,录像就能起到回忆、填空的作用。还有些场景,学生从来没有看到过,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增长见识,加深理解,也能帮助学生完成习作。运用现代媒体,能解决学生作文的一大难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喜爱上写作。
二、 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感而发
写作都是为了抒发感情,但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很难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情景因其形象、生动,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想写。我在辅导学生写《可爱的家乡》时,大多数学生觉得家乡无可爱之处,无情感可发。我便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用照相机摄像机拍下家乡美景,通过加工,制成了兼有声画的多媒体软件,在作文课上放给学生看,和学生一起回忆参观的过程。他们听着音乐和解说词,看着小桥流水、亭台阁榭以及宽阔的街道、疾驶的汽车、工业园区内一幢幢别致的建筑……一下子全都进入了画中,被深深地感染了,产生了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影片放完后,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不约而同地感叹:“原来家乡这么美!”我顺势引导:你们愿不愿意把家乡的美描绘出来,让所有的人都了解她、喜欢她?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纷纷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的诗歌、散文,情真意切、生动有趣,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出有情有味的作文。
三、 及时反馈,让学生学会修改
作文写好后,教师如能及时反馈评价,学生就能很快知道自己作文的长处、缺点,从而激起上进心,增强改正缺点的紧迫感。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快捷、便利的优点,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反馈学生的习作情况,并当场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作文用实物投影仪直接投影在背投电视上,师生共同评析、修改,谈优点,当场圈点,加以表扬;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说出这样修改的理由。例如,一位学生《秋天真好》作文的开头写道:“秋天来了,我们都很高兴。”刚投影在屏幕上,马上有位同学提出了修改意见,改成了“秋姑娘来到了人间。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湛蓝的,飘着几朵白云”。同学们都说改得好。这样,在直观的演示中学生知道了修改的重要性,掌握了修改的方法,并产生了自我修改的冲动。学生写中改,改中写,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然后教师又可以把学生改后的作文投影,看看哪些地方作了修改,修改后好在哪里,修改符号正确不正确,让同学直观比较,在比较中感悟。同学们一致认为,好的作文都是改出来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直观形象地演示了作文的修改方法,提高了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了修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教学同样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只要我们大胆尝试,精心使用,相信一定会给作文教学带来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