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在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关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它多了一份人格上的平等,少了一份师道尊严;多了一份尊重理解,少了一份疾言厉色;多了一份温馨的春风,少了一份狂躁的暴雨。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理想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 激情碰撞
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听课才会有滋味。老师要通过自己课前大量的备课活动和课堂上的巧妙引导,激活师生共同学习的期待和热情。老师在钻研教材并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精巧的、有趣的、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思维发展的态势,保持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大胆辩论、主动探索和努力寻找答案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种基于文本、针对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团结紧张,和谐生动的。所以我认为师生之间的和谐首先表现为课堂教学双方的和谐。
二、 适度训练
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与品德素养,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拓展的手段,课外作业必不可少,但作业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只要数量,不顾质量,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有的放矢,适量适度。此外还要积极引导、督促、鼓励学生认真做。老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对作业中的疑难之处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尊重,彼此也才能真正快乐地相处并共同成长。
三、 真情沟通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面对身边的人和事,面对耳闻目睹的各种社会现象与其理想的差异,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常常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特别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作为老师,应密切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他们所面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烦恼,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乐于为之排忧解难,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学习和人生的快乐与苦恼。而能实现这种“分享”的捷径就是让学生写“成长日记”,教师批阅,少从文理上去修改,多从情理上去关心,写下真情的留言,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心地注意他,他们才会真正在意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四、 亲切交往
我认为和学生的交流未必要安排个时间把学生喊到办公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得他会心一笑或悔恨不已,那是一种比较严肃正规的交流方式,全班一轮找下来要花费很长时间。其实我们每天和学生相遇无数次,每次都是交流的好机会,一个关爱的凝视,一丝和善的笑容,一句开心的玩笑,一个亲昵的动作,就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会很有效地教会了学生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的礼仪。不知不觉中,师生之间已心心相印,何愁师生不和谐?别以为这样有损师道尊严,事实证明,走进学生的心中,你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老师,也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学生。
另外学生的情感是敏感而细腻的,你无意中对他的帮助会使他很感谢你,你满足了他的合理要求他会尊敬你,并引你为知己,愿意听从你的引导,乐你所乐,忧你所忧。有了这样的学生,和谐之花一定会盛开。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运动,老师利用课堂、操场,多开展寓教于乐的各种竞赛、主题班会、文娱晚会、体育活动……欢声笑语中,学生早已视你为他们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这不正是对“和谐”的最好诠释吗?
我觉得要想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你爱他们,他们也会爱你;你尽力教,他们尽力学;你师风高洁,他们人品端正。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教学相长,师生和谐。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沈高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