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去年到一所学校参加一个培训活动,校园内古木参天,荫翳蔽日,散发出老校的风韵。可有一个细节让我心存遗憾——在梧桐树的浓阴中,很多粗壮的枝干上都箍着一个铁圈,铁圈的作用是为固定一个大射灯,可能是为了营造出圣诞树的感觉以美化校园夜景而设置的,这本不坏,问题是时日较长,铁圈下端都形成了很大的“肿瘤”,畸形的树干折射出了树的无奈。笔者见此怜意顿生,不禁自问,是学校管理层的不察,还是安装人员对无声生命的漠视?回来后专门在该校的网站上留言,友情提醒管理层救救大树。今年再次造访时,那些铁圈已不见了踪影,心里感到几分欣慰。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校园,像这种“铁圈”现象还很多。比如:不少学校的“护绿小卫士”们都为小树一对一挂牌,可能是学生太“负责”了,把丝带死死地扎在树干上,天长日久,树干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细颈”;又如:有的学校为了硬化地面,不露裸土,用混凝土把树干根部封得严严实实,时间一长,水泥块就深深地陷进了树干的根部。再如,还有的学校把“请爱护小树”的警示牌用铁钉直接钉在树干上。
如此种种,虽说无碍学校大局,但学校无小事,育人无小节,每个细节都有它的隐性和显性育人作用。决策者应该考虑到学校的每一个举措都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老师们做有心人,在活动之中点拨学生:“树也要呼吸呀,谁要是把一根丝带紧紧地勒在你脖子上,你吃得消吗?”这样学生就有了这种生命关怀意识,就会像系红领巾一样松松地给小树系上。学校为了不露裸土,在树根部建一个小花池,不是既美观又自然吗?把铁钉钉到树干上,还叫别人爱护树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校园内值得关注的无声生命不胜枚举,假如育人者都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存在,学生眼中的世界,就无一不散发着馥郁的生命馨香,学生就都能尊重和珍视它们。通过实实在在的、负责任的行动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就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虔诚敬畏。有了健康的生命意识,学生的心灵和行为才是美丽的,生命教育才会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发芽、生根……学生就会把小树、小花、小草等无声生命当作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一样呵护,学生就多了一份爱心,多了一份责任意识。乱摘、乱攀、乱踏等字眼就会离学生远去,学生就会用自己的行动唱出一曲曲守护无声生命之歌。
学生能对无声生命具有怜惜、关爱的心结,何愁他(她)对有声生命不充满感情呢,这样,“和谐”教育离我们还远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