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正在吃午饭,堂弟的儿子一边叫着一边敲着门:“大伯伯,您真了不起,您的文章上了我们的模拟试卷了!您快看,是《感悟成功的真谛》这一篇。”我打开门,看见他手里拿着一张语文试卷,神情十分兴奋。
接过试卷进屋细看,那是学校订的中考摸底模拟试卷,我的那篇文章几乎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试卷上,变成了一道“短文阅读题”,分值是十八分。
写作二十多年来,我的文章虽在多家报刊发表过,可进入学生考卷还是第一次,这说明这篇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适合初中生阅读,对中学生有激励作用。当我看到我的名字端端正正地署在文章题目下面时,我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堂侄告诉我,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参加中考了,这段时间,各科老师都在搜罗全国各地的中考模拟试卷,供学生考前摸底训练,这不,他在考卷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好奇、高兴之余就找上门来了。
堂侄的语文成绩是不错的,作文写得也不错,虽不在我班上,但他经常问我一些字词和写作文方面的问题,有几次,我还将他的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这回,我当然会激动地给他讲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了,甚至连编辑老师的名字和稿费的多少都和盘托出了。可我渐渐地发现堂侄的兴趣好像不在这上面,而是在考试上:“大伯伯,既然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又是语文老师,这文章后面的几个小题目,你一定答得比标准答案还标准!”说着,堂侄就将笔递了过来。那意思很明显——他要我这个教师加作者也做做这几道试题。
应该没什么问题!我拿起笔就在模拟试卷上答起题来。一杯茶工夫,我将“标准答案”递给了堂侄。堂侄看得很认真。几分钟后,堂侄露出失望的表情对我说:“大伯伯,你做的这道题最多也只能得八九分,因为我已经听过老师的分析,看过标准答案了……”随后,他逐小题进行评析:前两小题是分析走向成功的内外因素,我的语言显得啰嗦,对不上标准答案,至少要扣三分;第三小题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我却没有用,又丢了三分;最后两小题说不定也要扣两三分。
唉,文章是我写的,题目是根据文章拟定的,我又是教了二十多年语文的教师,我自己做这几个小题目,竟然也没考及格!堂侄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连忙笑着给我解围:“据说,有一位作家参加中学生作文大赛,结果也只获得个鼓励奖!”唉……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巩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