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什么?有人说语文是一首诗,有人说语文是一幅画,我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文化。语文是与心灵的约会。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叶澜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文本的语言推至学生注意的中心,引领他们触摸语言,感知语言,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美,体验人文精神的美,赋予他们的言语以生命。
[课堂回放]课文《钱学森》
教学从钱学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入手,他之所心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之所以获得这样高的荣誉,源自一个字——“爱”,是对祖国的那份挚爱。语言是人物心灵的外现,“我是中国人”五个字,包蕴着对祖国多少牵挂,“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多做点事”这些朴实而诚恳的话语,是来自钱学森心灵深处的声音。虽然有着优厚的待遇,虽然美国将军极力阻挠,他却不顾一切地要回祖国。学生用心读,用嘴说,把体会写在文本上,留下了情感的印迹。
语文有一个本色、清醇、自然、人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文化”。语文首先是母语文化。余光中先生有言,只要母语不倒,这个民族总是有希望的。
[课堂回放]课文《过故人庄》
听一位老师上《过故人庄》,跟着她和学生一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起解诗意、悟诗情,课堂上还展示水墨画(配合诗的内容)、书法(书法家书写的古诗条幅)、还播放古典音乐。让师生共同沉浸在古诗的情调氛围之中。
请看诗和画: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归,
莺啼山客犹眠。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老师评价说:“这样的教学,这样的图画,这样的书法,达到了意境的高度和谐。诗、书、画完美统一,既是吟诗,又是赏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感悟诗蕴。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情景交融的珍品,教师应引领学生徜徉在诗词的意境里,让学生放飞想象,抒发情感,感受美,亲近美,纯洁心灵,发展智慧。”为什么这堂语文课会有如此大的力量?我认为是“文化”使然。孩子们走进语文课堂不舍离去,读过的语文书本不愿丢掉,那就是“文化”在起作用。只要一节语文课,能够长久地留存在学生的心中,这堂课就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