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象作文,《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 借助教材,拓宽想象。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下来的,课文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许多课文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悬念,易于想象。如《爱之链》一课,故事在“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乔依醒来后会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乔依醒来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续写课文。这样的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构想,故事就会在学生的想象中延伸。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发挥插图作用,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有目的地琢磨,联系课文上的有关描述语句进行合理想象,那么很可能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老课文,特别是描写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时,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结尾的省略号定会给学生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读懂这一自然段后,我马上说:“云雾的变化真快真多啊!请大家看一下图上的云雾,闭上眼睛想想看,庐山的云雾飘来飘去,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刚提出这个问题,下面马上炸开了锅:
“云雾像草原上一匹奔跑的骏马。”
“云雾像羊妈妈带着一群小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
“云雾像公园门口的石狮子。”
“云雾像雪白雪白的棉花糖。”
……
正当学生们兴致高昂的时候,我又适时地提高了要求,让同学们小组合作,模仿课文中的那段话(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不但要把“云雾的多”说给大家听,而且要把“云雾变化的快”告诉大家。这时候的同学兴致更高了,你一句,我一句,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而且说得相当好。更可贵的是,在当天我布置的写景小练笔中,不少同学竟用上了这个句式。这是想象在发挥作用。
二、 利用实物,引导想象。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春天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我就让学生以《我是一只小燕子》《我从南方来》为题进行想象,教室里的桌椅、黑板、粉笔,学生的书本文具等,都是学生最熟悉的,以它们为主人公,通过想象可以写出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还有,小学生都有玩具,他们同这些玩具共同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让他们想象玩具王国发生的故事,他们会乐此不疲。
三、提供图形,任意想象。想象的基础是表象,而图形则是表象的简洁表达。同一图形,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观看可以产生不同想象。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想象。如:教师画一个“○”,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到是一个“0”,于是一桩关于“0”的往事就会浮现在眼前;有的略加几笔想到像一个红太阳,于是写起了太阳的故事。一次考试,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将“□、△、○、◇”等图形组合,再想象,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学生大胆想象,有的想象成一辆汽车,有的想象成建筑物,有的想象成运动器材,等等。学生的想象十分丰富有趣。
四、 展望未来,憧憬想象。想象来源生活又超越生活。小学生的想象往往充满神奇色彩,憧憬美好的未来,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绘制未来的蓝图。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没有美好的想象就没有美好的创造,也就没有美好的生活。这类训练的内容很有价值,如《20年后的我》《 2040我们再相会》;如《太空治癌医院》《火星运动会》;如《寻找人体黑匣子》《巧遇飞碟》等。这些习作题目极具创造性与挑战性,训练时,由于儿童的想象神奇,与成人不同,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意,适当适时提出参考意见。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课外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胆想象,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方位,用不同的观点、态度去观察、思考、探索,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创造力就会越来越深,甚至产生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叶挺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