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用字中,“即”和“既”很容易混写,是一对最常见的错别字。
调查学生作业发现,将“即”写成“既”的竟高达40%;而把“既”写成“即”的也有10%。
究其错误的原因:
1. 音,“即”和“既”音近,仅声调不同:“即”读“jí”;“既”读“jì”。
2. 形,部分相同。
3. 义,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明了这两个字的由来和在现代汉语中的确切的含义。
追溯源流,“即”和“既”原先都是会意字。它们相同的左边作为一个构字部件,是古代盛食物的食器。“即”字的右边是侧面双膝跪地的人,他正在靠近食器吃东西。于是“即”字的意思由实向虚变化,就有了走近、靠近、就、立刻、马上、快要、就要、就是、就算是等。
“既”字右边的也是一个侧面双膝跪地的人,不同之处在于他回过头去不再面对食器中的食物,表示此人已经吃饱、吃完的意思,所以,“既”字的意思就有了尽、完了、终了、不久、不久之后、已经、已经这样、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等。
4. 用法上,特别是当它们构成双音词,在复句中作关联词语时,很容易混淆不清而误写。由“即”字组成的双音节关联词语有“即使、即便、即令、即若”等,它们都属于“连词”,词义是“就是、就算、哪怕”的意思,经常用在表示让步的假设复句前一分句中,并常和后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也、还、总、又、仍然”等呼应。
由“既”字组成的双音词,只有少数的几个。其中“既然”“既是”等连词,常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前一分句中,以讲明前提或原因,经常和表示结果的后一分句中的关联词“那么、则、那、所以”等呼应。
“即”和“既”,貌似神异,只要我们掌握了上面几点,就从本质上认清了它们,混写错写的现象就不会再存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