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尝试】
执教公开课《珍珠鸟》,围绕“信赖”这一中心轴,我竭尽所能思考目标的实现,自始至终将“高效活力”的理念渗透在预案设计中,接下来便满怀欣喜地期待着课堂上出现“高效活力”的美妙境界。可事与愿违,到了试教那天,一向活跃的学生们竟然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如此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学生竟然无动于衷:
师:同学们,用心读一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原以为这一问题的设计已经极富开放性,学生完全可以依托文本深入思考。)
生1:它先是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后来对我完全放心,到了最后,竟然能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
生2:它先试探我,见我比较友好,便敢接近我,后来便完全放心,最后与我成为好朋友。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无语)
师:(调整教学策略)你们能联系文中具体的语句来谈一谈吗?
(生联系了文中有关语句,但依然比较生硬,没有任何的情趣。)
【课后反思】
这样糟糕的教学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评课时老师们不约而同地给我指出:目标意识太强了,心中只想到目标的达成,忘记了学生的心灵体验。
我陷入了沉思:是呀,文本的主线是“珍珠鸟如何一步一步信赖我”,这没错,错就错在,我只盯着它这一个“枝干”了,却将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心灵参与抛到了脑后,学生如何能入情入境、物我合一,学生的语言、智慧如何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如何能得到熏陶和升华……我心中只想到了“高效”二字,却未去精心预设如何实现高效;我的心中只想到“活力”二字,却未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心头。我再次将“高效活力”四个字放到一起,在口中反复吟读,刹那间,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眼前一亮之感:课堂的“高效”优于“有效”,因为有其独特的增值功能,而实现增值功能的重要途径便是积极强烈的情感投入、心灵参与。“高效活力”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状态、心灵有约、生命发展。“高效”固然重要,可“活力”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呀!反过来想,当我们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灵对话、生命发展,何愁没有“高效”呢?
【二次尝试】
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又对《珍珠鸟》一课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尝试,课堂上围绕“信赖”创造出了美好和谐的境界:
师: 同学们,请把自己当成小珍珠鸟,用心地去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玩珍珠鸟之所玩,想珍珠鸟之所想,那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呀!
(一只只可爱的“小珍珠鸟”立刻捧起课本,饶有兴致地读起书来。从他们的表情便可以看出,在每一只“小珍珠鸟”的心里,一定有着那份独特的新奇、喜悦与激动。他们渴望这样的阅读方式,他们渴望经历这样的阅读体验。)
师: 我想请三只可爱的小珍珠鸟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谁愿意?
(将这一自然段按照“起先—渐渐—后来”的提示分成三个部分,请三位“小珍珠鸟”来读,他们情绪空前高涨,情感空前强烈。读后,我便随即与他们三位展开对话。)
【对话1】
师:小珍珠鸟,你好!我就是冯骥才,我注意到了你的三个“一会儿”了,非常想知道你为什么做这几个动作,你到底在想什么?
“小珍珠鸟”1: 哦,是这样的,我想到你的桌上玩,但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你是个怎样的人,所以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试探试探你呀!
师:好一只机灵可爱的小珍珠鸟!
【对话2】
师:你经过试探,得到什么信息?
“小珍珠鸟”2:你还是蛮友好的,我喜欢你!
师:你很想喝我杯子里的茶,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来喝呢?为何还要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2:我可不傻,我对你还没有完全放心呢,所以还要试探和考验你!
师:的确如此,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对话3】
师:你刚开始离我那么远,现在你离我这么近,我抚摸你的绒毛,你怎么也不怕呀?
“小珍珠鸟”3:经过这几次的试探与考验,我发现你很喜欢我,一点都没有伤害我的意思,所以我完全放心了,完全信任你了,已经把你当成我的好朋友了!
师:告诉你吧,从一开始,我就很喜欢你,信任你。真没想到,用我的信任能够赢得你对我的信任!信赖,不就能——(生齐读中心句“创造美好的境界吗?”)
【课后反思】
这样增值的教学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老师们好评如潮,纷纷追问:这一次,你没有紧盯着目标,为何却收获了如此的绝佳效果呢?我自豪地告诉他们:我的心中装着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生命主体,有着无限潜能的生命主体。阅读教学,我要与学生心灵有约!
的确如此,这一次,我同样高度重视目标“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但我没有去设计一个又一个毫无意义的圈套引诱学生往里“跳”,而是设法让他们入情入境,设法调动他们强烈的情感因素,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移情体验。我将“逐步”分解,将“信赖”内化,将“逐步信赖”融入“冯骥才”与“小珍珠鸟”的平等对话之中。一切显得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浑然一体。在这样的睿智对话中,师已不是师,生也不再为生,我们完全忘却了自我,在高质量、高品质的思想交锋中,知识获取、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皆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增值,师生心灵之花美丽绽放,而主体生命的发展,是那样的自由、充分、和谐,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话,讲清了;理,摆透了;情,交融了;心,贴紧了。“心桥”飞架,对话变睿智。只要教师的心,能够悠然地走进学生的心,学生的心自然也就会怡然地走进教师的心。是啊,哪有心声不能聆听?哪有心灵不能理喻?哪有心房不能照亮?哪有心花不能怒放?
阅读,本应与学生心灵有约。只要孩子们一旦将自己的心灵参与进去,阅读教学自然就会高效,课堂自然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