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211

[ 戚丽丽 文选 ]   

作文选材“五化”例谈

◇ 戚丽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想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得“感情真挚”“有创意”,除了遵循“真实” “健康” “鲜活”这几个选材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五化”。
  1. 化大为小。初中作文在命题上很少设置审题障碍,目的为学生提供发挥空间,有助于学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但是,这样的命题选材范围无穷大,也给学生带来了困难,学生无从下手选材。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化大为小,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处理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加入限制语的方法来缩小材料的范围,如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就可以用“谁发现了什么”的方法缩小选材的范围。
  另外,体裁不同,选材也不同。拿到话题后,先确定好写作的体裁,这样选材的范围自然就小了。例如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取与某种色彩相关的人,例如可以写与绿色相关的邮电工作人员或以红色来写朝气蓬勃青少年。如写散文,描写大自然中各种赏心悦目的色彩,也可以由色彩引发联想和思考,阐述对人、对事、对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化大为小,就相对集中了写作素材。
  2. 化窄为宽。有的作文题目乍看起来范围很窄或很浅,经过深入思考,又会发现其含义是多项而又丰富的。因此,审题时要引导学生选好切入口,尽可能地化窄为宽,由浅入深,逐步扩大选材的范围,丰富选材的内涵。如作文题《门其实开着》,可以从“门”的本义切入,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例如教室的门、办公室的门,家门、房门等等;也可以从它的比喻义切入,写心理之门、理解之门、国门等。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选材时只要联系生活,范围就很广: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方面选材;也可以从环境、学习、娱乐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受选材;还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家乡情、爱国情等。联想与想象,虚写与实写,角度巧妙,思维就会如泉水一般。
  3. 化旧为新。 “家乡的变化”这个作文题几代人都写过,这样的旧话题怎样常写常新呢?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选材就要有时代感,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例如有的学生通过写农村妇女喝减肥茶、跳健美操来反映家乡的变化,这就不落窠臼,犹如“老坛装新酒”,写出了新鲜劲儿。
  再如以“考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普通的考试,无非就是老师出卷、监考,学生答题、上交,平淡无奇,毫无新意。如果赋予“考试”新的含义,注意选用吸引人的特别情节,写生活中对我们的意志、品格、心理的特殊考试,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很容易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样的选材就令人耳目一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化抽象为具体。有的话题或命题是一个抽象的词语,例如“责任” “价值”等,这些思想范畴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选材呢?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用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将“责任”这个抽象的话题演绎得生动而深刻;话题为“价值”的作文可以这样化抽象为具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价值,哪怕普通的一块石头、一张纸,都可以通过形象的事物谈价值;人生大事小事只要是美好的,就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5. 化共性为个性。学生作文内容往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写老师必然写深夜备课,写母爱一定写雨夜背孩子上医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理念强调:作文须张扬个性。如“成功”这个话题作文,要求学生选材能够反映自己生活和自我感受,说真话,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喜爱文学的同学,可以从文学家成长的经历中感悟成功;喜欢数理化的同学,可以从科学家成长经历中感悟成功;喜爱体育的同学可以从运动员身上感悟成功。作文材料来自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他们内心的表白,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铜山镇中心中学]

作文选材“五化”例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