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204

[ 胡克林 文选 ]   

演讲,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 胡克林

  交际能力是社会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对青少年而言,是其完成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过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组织学生演讲是一个好方法。
  演讲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的一种交流形式,是集有声语言、身体语言、逻辑思维等训练于一身的综合性交流形式。
  演讲对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积极影响有如下几方面:
  1. 演讲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演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说理”,即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向别人推销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接到演讲任务后,他们会积极而主动地开动脑筋,做“说理”的准备,排比句的运用,体现着归纳、演绎的逻辑法则;比喻句的生动,闪耀着类比推理的光芒。学生深思熟虑,在心里进行着严密的逻辑证明;在登台演讲时,学生会紧张而有序地将明确的思想演化成精妙的语言。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得以提升。2. 演讲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互动能力。演讲能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情感的互动。一次我校举行“残疾人,你并不孤单”的主题演讲,学生激动地讲述他们看到或亲历的残疾人受到社会关怀的感人事情,歌颂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爱”。笔者观察到上台演讲的学生几乎都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台下听众随着演讲者富有表现力的话语、动作,情不自禁地与台上的演讲者一起流泪、一起欢笑。演讲结束,笔者试着跟仍沉浸在情境中的学生交流,惊异地发现,他们不再害羞,不再回避,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对残疾人应有的态度。3. 演讲能强化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与外界交流时,或多或少地会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即如果所进行的交流与合作能给当事人带来欣慰或震撼,他们则会倾向于再次的交流与合作,反之则厌倦交流与合作。“演讲”具有表达上的感染性,表演上的生动性,演讲者和听众通过“表演者说服——听众认同——大家一道认同”的模式,实现着间接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共享心灵的震撼,又同享取得共识的快乐。这种收获是其他活动所不具有的。笔者曾作过调查,有95.5%的学生喜欢参加演讲活动,80%的学生认为演讲是心灵交流的好形式,能在演讲中享受快乐;98%的学生愿意与演讲者合作,为他提供素材,做忠实的听众。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中心小学]

演讲,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