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4期 ID: 155102

[ 王晓冰 文选 ]   

美丽人生

◇ 王晓冰

  我是王晓冰,在这样一个孕育希望的季节里,我十分荣幸的和一群美丽的人欢聚在一起,述说和聆听一些美丽的故事:
  在鹤峰县这座小山城里有这样一所美丽的实验小学,校内100名教职员工中84位是女教师。大家亲切地把这里称之为“女儿国”。几乎每位教师在她最光鲜的年龄来到这里,此后就在无数个重复劳累的日子中体味着青丝变白发的无奈,任他一江春水向东流。即便如此,大家每一天的工作都迸发出火热的激情。
  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天,我都被这群平凡的老师润物无声的情愫感动着。感动于她们与时俱进的激情;感动于她们挑灯夜战的辛劳;感动于她们诲人不倦的情怀;感动于她们安贫乐教的情操。在我的大脑中深深烙下的是这样一幅幅挥之不去的画面:
  上课时,学生坐着听,你得站着讲。吞吐着飘飘洒洒的粉笔尘,又必须抑扬顿挫仪表堂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微知著。除了精熟教材善于发挥创造外,还得诱导点拨投入思考。下课后顾不上喝一口热水润润干涩的咽喉,又要逐一解答学生疑难,调解矛盾纠纷,接待来访家长。学生不开心了,你得察言观色像慈母一样及时查找原因,为其排忧解难;孩子忘了吃药,你得把水递到他手上看着他服下;忘了带饭盒,你宁愿自己挨饿也得把餐具让给他们;零用钱丢了,你还要自掏腰包安慰他;甚至你还要帮刚进校的孩子打扫呕吐和腹泻后的垃圾;哪节课班上少了个孩子,你会惊恐万状,丢魂失魄四处寻找。晚上,扎进书山写教案,挥动朱笔改作业,或撰写论文,或统计各种数据,评定学生操行。十小时的时间不属于你,每一天的工作,我们的神经如同一张紧绷的弓弦,不得有丝毫松懈。因为这份特殊的工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犯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忘不了做过声带小结手术,病未痊愈就又带上话筒走进教室的贾雪琴,黄银霞,田华云等老师;忘不了被颈椎病长期折磨仍坚守讲台不言弃的韩秀丽老师;忘不了含泪离开摔伤的自家孩子坚持回校上课的向灵老师;忘不了小腿骨折后靠老公背着上下班三个月的李琼琼老师……我实难将身边众多姐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精神风采一一呈现,这一个个侠骨柔肠的巾帼儿女将“红烛精神”诠释的酣畅淋漓,将“亦师亦友”发挥到了极致。而我们每位教师都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是教师同时又是母亲保姆,清洁工,法官,警察,心理医生。我们是教师,同时又为人母,为人妻。我们选择成为一位好老师,就无法同时做到成为孩子的好母亲,丈夫的好妻子。心情再差也得给别人的孩子12分的耐心,和一张灿烂的笑脸,自己的孩子却常常成为出气筒,事后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挨打后发紫的小脸,无人照看时被雨水浇湿的身体,生病后无人陪伴的孤影……身为母亲的我们又怎不心疼如割,愧疚万分呢?而这一切局外人又怎解其中味。这年头,由于教育的种种负面影响,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和精神压力,承受俗不可耐的诽谤,忍受辱于人格尊严的脏话,蠢话,外行话的冰雹击顶,且不能有丝毫不满情绪。因为是为人师表的教师,只能饮黄连如甘露,化委屈似春风。一曲“老师,您好”的旋律,于浮躁不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啻是寥若晨星回荡天宇的“绝唱”。丢开所有无奈和委屈后,大家又以夏日般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因为除了坚守那份职业道德外,我们秉承的是人性的光辉。
  夜阑人静,耳边又传来那首熟悉的歌:任风/翻阅背影的日子/烛光将记忆/摇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阳/便凝重了教师魂……或许,这只是一支小曲,并没有道出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但我们至少从中感受了一种传递人类文明星火的高尚和圣洁,远离赫赫权势,更无滔滔财富,面对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平凡的讲台上,我们春蚕吐丝,无怨无悔。
  最后,送上我真诚的祝福:祝大家永远快乐,年轻!
  
  王晓冰,教师,现居湖北鹤峰。

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