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加强初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 阅读教学; 方法;
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会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从电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字、词、句、重要语段的教学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电教手段,加强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新课程教科书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名家名篇,每学期都有配套的音像磁带。我充分利用磁带、三用机,借助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既得到享受,又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培养了朗读能力,还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有时也将主题相近的课内外文章合在一起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的分析。我读过一篇论文,文中说:“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一般常用的教读课型和自读课型之外,还要注意如下课型的设计与运用。”接着作者列举了六种朗读课型及其使用范围,训练重点,然后作者说:“以上所有课型的创新与运用,还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几个字,这种突出教学手段的课型有着广阔的前景。”确实如此。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我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注意考虑如何启发和诱导学生,起到引路指向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的基本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例如: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时,就改变了以往让学生读读语段,找一找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而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本段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这个问题总括性较强,它涵盖了全段的内容。我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分成几点:1、从描写的对象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2、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3、从观察的角度看。(1)从视觉角度写了哪些好看的景物?(2)从听觉角度写了哪些好听的声音?(3)从触觉的角度写了哪些好玩的事?(4)从味觉的角度写了哪些好吃的?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从用词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通过以上的启发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得出质疑的答案,并且懂得了百草园确实是个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乐园。
三.初中阅读教学还是应该注重字、词、句、语段的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还是应该重视语言材料本身即字、词、句、语段的积累。这种方法比较传统,但传统的东西并不是都不好。因为,理解了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和语段也就能理解文章的主题,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这几方面的教学。我在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特别注意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理解和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和使用义。词语,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它包括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往往有几种含义。这就需要仔细分析。这一点在新课程教材的练习中也有所体现。其次,仔细揣摩和比较词语的内涵。词语的内涵,分析词语的搭配,要注意对词语表示的意义并加以区别。分析词语的搭配更要注意词语表示的意义的矛盾处,包括语言表面矛盾、语气矛盾和感情色彩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常常隐含着语言主体复杂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推敲和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句子的教学,不仅是理解课文的需要,也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对感情丰富的句子,可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现在中考、高考虽不考修辞知识,但还是出现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三)推敲重要语段的含义。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局限于词语和句子,还注重语段的教学。通过对重要语段的教学,既可以了解课文思想发展的脉络和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又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语段进行重点分析,这样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潘小川,教师,现居贵州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