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当今中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令许多教师家长都深感头痛,本文着重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从诗词的吟诵来培养学生乐观的情绪;从文章的品读中培养学生抗挫的能力;从对比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怀,文学即人学,它可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矫正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远离违法犯罪。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是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意思是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个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选取熊掌。在语文教学中,其实鱼和熊掌亦可兼得,既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目前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经常考虑的是别人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家庭、集体、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抗挫能力差;存在着比如说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性格怪异,容易冲动,学习不上进,纪律涣散,多数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加之受到不良文化、不良教育因素以及中学生特有心理状况的影响,极易出现不良行为。
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单单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比如说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大有裨益。
一.诗词吟诵出乐观
乐观就是以宽宏、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更好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营造良好的心境尤其重要。
我国古代有许多诗词都抒发了这种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如李白的《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壮志与豪情,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再如苏轼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一反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与消极,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强意识:人,不要自悲白发,不能自叹老暮,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之中,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不断地去开创新的业绩。
这样,在诗词的反复吟诵之中,让学生感受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理。从而让他们明白,对于过去的一切,要永远以科学的态度去总结它;以豁达的精神去对待它;以积极的心理去接受它;以加倍的努力去改善它。同时也应该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状态,这样自己的一生才能是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
二.文章品读话挫折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人人都一帆风顺事事成功的,失败总会有的,挫折也在所难免,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挫折和失败会有更多的机会不期而遇。为此,及时对中学生做心理疏导和预防是很有必要的。而就学生来讲,所面临的挫折大多数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家庭贫困等情况。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很好的文章,我们不妨拿来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来运用。
著名的作家史铁生在他21岁生日这天突然残废了双腿,丧失了行走能力,面对巨大的打击,他的精神几乎崩溃。后来地坛抚平了他心灵的创伤,母亲启迪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一个人的出生,这就是一个不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顽强的活着是一种幸福。
苏轼——“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倚杖听江声”,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我们学过的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认识了她——海伦·凯勒,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腥红热,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因病被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但他却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这些事例都揭示了只有敢于面对失败,正确对待失败,勇于化痛苦为动力,才能找到通向成功之路的道理。这样在生动的事实和有力的论证面前,让学生受到挫折教育,如何面对挫折,在磨难中崛起,把苦难当做一笔财富,做人生中的斗士。
三.对比阅读话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说:“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通过对比,我们知道“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谢亲人、感谢朋友、感谢反对者、感谢陌生人,感谢集体、感谢国家、感谢人类、感谢自然。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正确面对现状,深入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矫正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道德与法制教育,帮助中学生学会辨别是非,远离违法犯罪,提高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新课程改革高潮迭起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以开放的心态顺应时代大潮,又如何把握正确的航向,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更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塑造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做到“鱼和熊掌亦可兼得”。
周美珍,福建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