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4期 ID: 155049

[ 金晓杰 文选 ]   

对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

◇ 金晓杰

  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无可取代。提问类型可以分为感知、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七类,提问应遵循明确性、时机性、适度性、启发性、层次性等原则。有效提问要讲究提问的技巧,要紧扣教材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要有真正的问题意识,而且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生成真正的高效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提问; 思考;
  一.提问类型与其效果分析
  对提问类型进行分类,将有助于教师对自己所提问题形成更加清晰地认识,进而增加教师提出有效问题的数量。有研究者将教学提问类型由低到高分成七个水平,每一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或水平的思维活动相联系。
  
  二.提问设计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这就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问题表述明确。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为什么要出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二是所提的问题本身明确,要求提问语规范妥贴,答案清晰确定。
  (2)把握时机性。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故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
  (3)问题数量适度。教师设计问题就要把握好频度。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但如果没有问题或问题过少,学生也往往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4)内容富有启发性。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启发性,不在于教师在一堂课内提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教师的讲课和提问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最好的问题大概是没有完全明晰的答案的。所以,提问应注意把学生引人“愤、悱”状态,又能使学生走出“愤悱”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启发式教学。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5)提问应有层次性。《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根据问题的形式,课堂提问分成这三种类型,反映三个不同的梯度。①概念型。②理由型。③方法型。恰当地运用上述三种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提问,能使我们的教学由表及里、由浅人深,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理解得深刻。
  三.有效提问语言设计技巧
  高质量的提问语言是教师在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思想时的结晶,能在教学中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引作用。如何提高提问语言的设计水平呢?
  (l)新颖设问,巧妙求实。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要采用新颖的观点,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思考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找到答案。
  (2)迂回设问,言此意彼。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加上专题前的提示、课后的积累练习,学生能通过自己阅读便可体会相关专题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迂回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
  (3)互动设问,生成活力。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关注问题的生成性。一是强调设计开放性问题。二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判断。如在上《清兵卫与葫芦》一课时,关于情节的运行学生基本上没有没有什么异议,但在分析高潮部分揣摩体会清兵卫的心理活动,思考这样刻画清兵卫神情的作用。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清兵卫“不敢做声”,为什么“连哭也没有哭一声”,……这些问题由学生提出来,尽管偏离了笔者教学预案,但从肯定学生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精神方面看无疑很有价值。
  四.有效提问语言实施策略
  语文课堂的提问语言,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应该努力展示出语文教师的教学特色。使提问语言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方面。课堂提问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语言要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要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对答案置疑辨析。教师的提问语言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悬念,他们可能随时会被叫道。这既增加了问题的可靠性,又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和警惕。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探究激情,才能营造课堂的和谐氛围。因此,教师应当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3)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提问。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面、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史铁生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有了类似的感受,再去学习课文。可以设想下面一个情节,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长跑的运动员,猛然间失去了双腿,假如…假如…,你会怎样呢?而史铁生,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里,失去了双腿,他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这种创设情境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更易走进文本。
  (4)紧扣文本进行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是为了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而是为了教学效果的有机生成、更好地探究文本和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碰撞以达到师生间的共同认识。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让其成为问题,有思考的空间,有探讨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必须紧扣文本进行。
  结语:
  高效课堂的生成是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追求的一个永恒目标。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有效的提问必然生成高效的课堂,其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无可取代。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如果能够清晰地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既当成观察者又当成被观察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么一节课的教学就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方林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2002年版。
  2.朱昌元主编,《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丁舒著,《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
  
  金晓杰,教师,现居浙江天台。

对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