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744

[ 段双全 文选 ]   

校园文学创作语言的特点和缺点

◇ 段双全

  校园文学是学校范围的原创文学作品的统称,包括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所有文学和准文学创作。校园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初级形式与基础成分,因为它主要是在校学生创作的描写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或与校园直接关联的生活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青春色彩和人文气息,所以称之为校园文学。但研究校园文学应该首先分清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界限,因为成年的大学生与未成年的中学青少年毕竟在生理与心理、生活环境、文化修养、人生阅历上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校园文学创作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校园文学语言研究而言也是如此。校园文学语言在校园文学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决定校园文学作品品质的重要因素。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由于社会更进步、文明、开放,言论的自由度更大,因而反映在语言上就更加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所以,我们要研究当前中学校园文学语言的特点与缺点,规范、纯洁、美化中学校园文学语言,使我国的中学校园文学在健康的轨道上茁壮成长。
  
  一、校园文学创作语言的特点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彻底归还了学生的“话语权”。因而,在书面语的表达上,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与自由;在校园文学的创作中,年轻的作者们有了更多的语言表现欲与创造权。所以,中学校园文学大观园里的语言之葩呈现出多样色彩,可谓争奇斗艳,各显丰姿。
  1.求美求新的语言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的品质决定着文学的品质与生命。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文学创作者因为其身心发展的不同而在语言特点上产生差异。譬如青年人的语言多活力,中年人的语言多智慧,老年人的语言多朴素等等。中学生作为12~18岁的特殊一群,思维发展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认知处于日趋完整与严密的阶段,因而如果是爱好文学的阳光少年,其语言必然呈现出求美和求新的特点。
  求美是中学生形象思维有较大发展的体现。因为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所以形象思维的水平也上了新的档次。中学生语言求美的具体表现是:喜欢摘录散文、诗歌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并喜欢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些语句。另外,一些写作优秀者,例如校园文学的创作者们还尝试着自创优美的语句。这时他们追求的优美语言特点是: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像 “曼妙”“碧绿”“磅礴”等等;喜欢用多样的修辞,尤其是比喻,像“心似铁”“月如钩”之类;喜欢对称的句式或段落等等。例如,一位主张要“坚守人生志向”的作者写道,“时光催人老,枯了松榕,凋了芍药。愿望、希望、盼望,本就是时间的历练奖章。苦苦地守,遥遥地望,历尽了峥嵘,尝遍了那沧桑”,在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就非常唯美。[1]但由于这时不少的校园文学作者毕竟还难言成熟,阅历不深,语言能力有限,因而在美的语言追逐中难免有描写失真、比喻失当、啰唆重复等语病。
  求新是中学生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的体现。因为据心理学家像皮亚杰(piaget)等人的研究,12岁以后,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已逐渐成熟,已具有超出常规思维的创造性思维了。再加上这时的中学生情绪不太稳定,性格上也较叛逆,还喜欢搞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所以在语言上具有求新的创造性追求。于是在他们的作文或校园文学作品中就有了标新立异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所谓求新语言了。不过,他们创造的语言新是新,但同样是因为不太成熟,了解世事不多和语言工夫不深等原因,求新的语言中有生造词语、误用错用词语以及语序错乱令人费解等语病。
  2.深受社会影响的语言
  中学生虽是特殊的一群,但他们毕竟不能离开社会环境而存在。社会环境中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也是错综复杂的,因而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好奇心强的中学生肯定会受到各种语言环境的影响。从家庭到社会,从口头到书面,当代中学校园文学作者们大都会受到如下语言环境的影响:俗话(含黑话)、行话、歌词、网络语、外来语和文学语。
  (1)俗话
  俗话指来自民间的由老百姓所创造并使用的语言。它长短不一,句式灵活;它来自生活,又能精妙地表现生活,有着极强的生活情趣和表现力。形象性和通俗性是它的特点。中学校园文学作品中就经常出现俗语。像描写自己崇拜的男歌星长得帅,不说“英俊”或“潇洒”,也不说“很帅”,而是说“帅呆了”;叙述自己听完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后激动的心情,不说“很感动”,而说“很晕”;述说一个人做事能力很差,不说“很无用”,而说“很熊”。这些例子就体现出了或“通俗”或“形象”的特点。
  还有一类特殊的俗话是黑话。黑话也来自最基层的民间,不过不是一般百姓说的话,而是一些不良的百姓(地痞流氓)说的话。黑话虽宣扬的不是高雅情趣而是色情或暴力,但由于它同时也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表现力强的特点,因而一般的老百姓在发怒或搞笑时也乐于采用。至于好奇心强、辨别力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品行不良的差生)就更容易受它的影响了。像有些中学校园文学作品中叙说“做成功了某事”,不说“做成了”或“做完了”,而说“摆平了”;叙说“要打某人”,不说“打你”或“抽你”,而说“扁你”等等,都是黑话在中学校园文学中的反映。
  (2)行话
  行话本为各行各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通行的语言。但由于行话中有的非常通俗与形象,因而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成为流行的大众语言。像教育业的“下课”、体育业的“红牌”、餐饮业的“生猛”、商界的“极品”、娱乐业的“休闲”等。这些行话跨业活用,有时也十分有趣。在中学校园文学作品中就经常可以看到这些词汇,像“我的同桌是一个极品丑女”,“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漂亮女生,但她管理起我们来确实生猛”等等,不一而足。
  (3)歌词
  歌词是歌曲作品的文字部分。因为歌词实际上可说是一种通俗的诗,具有语言形象、情感丰富、通俗易懂等特点,因而也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所喜爱,特别是一些流行歌词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在中学校园文学作品中,流行歌词的出镜率可以说是最高的。据“‘新纪元杯’上海市21届中学作文竞赛”初赛抽样调查统计,1000篇随机抽查的作文中,引用周杰伦歌词的就有24篇,若再计算蔡依林、张韶涵、潘玮柏等其他歌星歌词的引用率,比例则更高。[2]一些专家认为,若引用得好,这种歌词引用就像是唐诗宋词引用,是一种积极的举动,对作文和做人都有好处。当然,若引用得不好,负面作用也是显见的。
  (4)网络语
  网络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因其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从一诞生就倍受网友的青睐,发展极其神速。网络语言有数字、汉字重组、拼音缩写、英文缩写等多种形式,成为网上的流行语言。这些语言中特别生动的部分逐渐被社会吸纳,成为社会的公共语、流行语。中学校园文学作者作为吸纳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强的一群自然也深受网络语的影响。在其校园文学作品中,“88”(再见)、“94”(就是),“美眉”(漂亮女生)、“菜鸟”(差劲的新手),“PMP”(拍马屁)、“BT”(变态),“OST”(原创音乐专集)、“FF”(最终幻想)等网络词汇就时有出现。例如,一位作者在描写爷爷好上网时就连用了网络语:“说实话,我很佩服爷爷对P4的狂热和执着,但嘴上却故意讥笑他是‘老菜鸟’……他不服气,决心……修炼成e网世界的‘大虾’。” [3]
  (5)外来语
  外来语是通过音译、意译或直接移用外国语的方式所形成的语言。且外来语以英语居多。像音译的有,伊妹儿(E-mail)、脱口秀(Talk Show)、黑客(Haker)、丁克(DINK)等等;意译的有,电子邮件、电脑、手机等等;直接移用的有,NBA、MBA、WTO等等。这些外来语也广泛为中学生所使用,不仅口头交际中夹杂这些词汇,校园文学作品中也时露“尊容”,从而丰富着中学校园文学的语言库藏。
  (6)文学语
  文学语本指经典文学作品里的佳词丽句,典范的现代汉语语言。但由于当代文学的旨趣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了存在主义、神秘主义,从写“情”与“善”转向了写“欲”与“恶”,因而语言特点也发生了从“雅语”、“壮语”向“俗语”、“怪语”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了校园文学语言。像王朔作品的“痞子式”语言“我是流氓我怕谁”(《顽主》),刘恒的“贫嘴式”语言“只要别加钱,你开始负责全国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工作,我们也管不着你呐”(《贫嘴张大明的幸福生活》),以及台湾著名网络作家蔡智恒的“孝敬父母,就像上厕所要记得带卫生纸”(《槲寄生》)等俗气十足的语言都对中学校园文学语言产生了较大影响。
  3.充满青春气息的语言
  中学生处于最具青春活力,最富童真幻想,最有雄心壮志,以及性格最耿直率真的年龄,他们对生活充满浪漫的激情,充满英雄主义色彩以及批判现实的精神,因而在表现他们生活的校园文学作品的语言中必然要体现这些精神特征。
  (1)充满童真幻想的语言。这一阶段的中学生虽然抽象思维有了较大发展,但形象思维依然在他们的校园文学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因而,他们的校园文学语言是充满着童真与幻想的。譬如,一位作者写《小斑鸠》,“我每听到小斑鸠‘唧唧’的叫声,心里就痒痒起来,趁斑鸠爸爸妈妈不在,便悄悄地爬上树,摸了小斑鸠两下,依依不舍地下来了”,就童心未泯。而一位作者写《老师,你好》,“我班的化学老师身材干瘦,就如一个试管,实在标致极了。他虽然年逾古稀,但头发却比Fe3O4还黑,眼睛终年含有H2O,看上去像孩子般天真。大伙送他一个外号‘老顽童’”,就不仅语言形象幽默,极富职业特征,而且充满着浪漫幻想与难舍师生真情,深得鲁迅先生描写藤野先生的笔法的真传,而又有自己的创新。
  (2)充满英雄色彩的语言。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学习英雄,仰慕英雄,并在生活中尽可能地去扮演英雄。尽管他们中的不少人,受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的影响,有点江湖义气和革命情怀不分,但他们还是有着朴素的正义感和英雄情怀的。例如,一篇校园文学作品《见义勇为》中,生动地描写了一群中学生机智勇敢擒歹徒的故事,表现了中学生的临危不惧和勇敢机智,尤其是其引用电视连续剧《水浒》的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很好地抒发了中学生式的英雄情怀。
  (3)充满批判精神的语言。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大多清纯率真,较少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而敢说直话,语言充满批判现实的精神。例如,一篇《无奈》的校园作品写道:“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频的人是我,‘五一’没自由的人是我,放假禁闭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一段语言就非常富有批判精神,对当代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进行了揭示,对当代应试教育病魔难除进行了批判。并且是翻用著名歌手高林生的代表作《牵挂你的人是我》而写成的,也很好体现了中学生的生活情趣和语言创造力。[4]
  
  二、校园文学创作语言的缺点
  
  如上所言,当前的校园文学语言是有许多优点的,譬如,崇尚语言美,充满青春激情,富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等。但在它大胆而不懈的追求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不足。简言之,就是“传承失位带来的语言失范”,“崇洋媚外造成的不伦不类”,以及“一味追潮形成的低俗暴虐”。
  1.传承失位带来的“违法语”
  校园文学语言和其他任何文化现象一样都是需要传承才能发展的。校园文学语言怎样才能发展创新呢?显然,必须广泛吸纳古代和现代语言的成果才能向前发展。好的校园文学作品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原因之一就是有效传承了古代和现代语言的精华。然而,由于一些中学校园文学作者语言功底不厚,没有充分吸收古代和现代语言的营养,因而在校园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在词法还是在句法上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其中传承古代语言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成语的误用上,而现代语言运用上的错误就类型不一,表现多样。
  成语误用的一种情形是对成语的一知半解造成的误用。例如,一篇中学校园文学作品《挫折》中写道:“我们‘百灵组合’千辛万苦参加了学校的流行歌曲大赛,但成绩很不理想,只得了个倒数第三名,真是差强人意。”显然,这个成语用反了。成语误用的另一种情形是错将广告语中篡改的成语当规范的成语来使用。例如将成衣业的广告语“百衣百顺”当“百依百顺”用,将酒业广告语“礼值气壮”当成语“理直气壮”用等等。[5]
  中学校园文学语言问题更多的是在语言运用上不符合典范现代汉语的规范。因为一些校园文学作者“文内功”和“文外功”的双重欠缺,像用词不当、重复啰唆、修辞不准、成分残缺、搭配错误、语序颠倒、逻辑混乱等语病在其作品中往往屡见不鲜。
  2.崇洋媚外造成的“字母垃圾语”
  校园文学作品语言的纯洁性还受到外来词和仿外来词的影响。按音译或意译的方式,正确地吸纳外来词可以增加词汇量,丰富我国语言的语库,是一件“洋为中用”的好事。像“马达”“沙发”“自行车”等词汇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如果不根据吸纳外来词的规则,不根据满足健康社会生活的需要而选择外来词,而是随心所欲地为了宣泄低级趣味和暴力选择外来词,那么,外来词不仅成为不伦不类的字母语,更成为大众痛恨的垃圾语。
  这种“字母垃圾语”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外来音译缩略语,一类是仿外来语的汉语拼音缩略语。前一类,如果作为专业词汇运用,那应是绝无异议的,如果特别流行,被广大受众所熟知,像TV、CEO等等,运用在校园文学作品中,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是冷僻的、大众难懂的缩略语,运用在大众要阅读的作品或校园文学作品中,显然是不适宜的,因为不仅不伦不类,破坏了汉语的纯粹性,还带来了阅读困难,影响了文学的审美,生活的享受。像OVA(原创影像动画)、MO(超时空要塞零)、SF(科幻作品)等运用在校园文学作品中,又不加中文注释,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后一类的仿缩略语是更应该被唾弃的。因为它虽方便了网聊,但却宣扬了低俗与暴力。这种以失去人的精神家园,失去社会的文明素养为代价的“方便”,显然,有识之士是不会需要与接受的。但一些不成熟的校园文学作品中却充斥着这样的“汉语拼音缩略语”,像SL(色狼)、SB(傻屄)、TMD(他妈的)、NND(奶奶的)、QNND(去你奶奶的)、NQS(你去死)、TST(踢死他)等等。
  3.追赶潮流形成的低俗语、暴虐语
  青少年学生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对新潮的东西往往产生强烈的兴趣。但他们不管新潮的东西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对自己有利的还是无利的,往往不加选择照单全收。就语言追逐而言,他们也往往乐于接受低俗和暴力的语言以显示自己的新潮和与众不同,从而获得莫名的“满足”。这些低俗和暴虐的语言一般来自黑社会与网络,它在中学校园文学作品中也时有出现。譬如,一个作者在写《校园的战争》一文时采用了这样的语言:“你寒(害怕)他个屌,老子帮你摆平(打败)他”;“龟孙,你跳(翻生,不听话),老子扁(打)死你”。这些语言中就充满着性器与暴力,是典型的低俗暴虐的语言。中学校园文学中网络语的运用是产生低俗暴虐语言的一个最重要来源。因为青少年学生们最热衷的就是网络,网络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最大的交流平台,可是网络使他们有了网友,也有了“网络暴力语言”。像骂人笨说“猪脑子”,骂人非人说“倭狗”,骂人无用下贱说“死人妖”等等,用动物或职业差等来贬损,就非常低俗。而“滚蛋”、“杀掉”、“遭雷劈”等驱逐语、威胁语和诅咒语的运用则充满了暴力色彩。[6]网络暴力语言肆虐,客观原因是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网络监管的缺失性造成的;主观原因是网民个体的反叛和发泄心理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造成的。而网络暴力语言之所以对中学校园文学造成负面影响就是因为中学校园文学作者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中学校园一般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主体;中学校园文学创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有益补充。中学校园一般写作追求的是基础,中学校园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提高。中学校园文学创作是中学校园写作教学的高境界。因此,我们要能容许中学校园文学创作的出新、出奇,甚至出怪。但是,无论多新、多奇、多怪,都不能违背一些基本的规范,也就是基本的语言规范和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语言新、奇、怪可以,但前提条件是要能让人懂;思想新潮激进可以,但不能违背古今的伦理道德。单就中学校园文学语言而言,我们要作好总结工作,因为只有总结出了其特点与缺点,我们才能摈弃其中的糟粕,荟萃其中的精华,使新时期的中学校园文学健康发展,不断进步。
  
  注释:
  [1]黄慧:《幸福守望》,作文通讯,2008年,第4期,第1期。
  [2]陈琳,杨玉红:《中学生作文赛频现周杰伦歌词》,新闻晚报(上海电子报),2008年2月29日。
  [3]李宁馨:《老菜鸟PK小网虫》,中国校园文学,2008年,第3期,第56页。
  [4]周红星:《让文章的语言更亮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第76页。
  [5]刘安海:《语文教学受到的干扰》,文学教育,2005年,第10期,第109页。
  [6]侯林:《网络语言暴力》,语文学刊,2008年,第1期,第170-171页。
  
  (段双全 舟山 浙江省海洋学院 316000)

校园文学创作语言的特点和缺点
目录

  •  / 肖阳 赵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