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748

[ 宫秀娟 文选 ]   

薛涛的情感世界与诗歌艺术

◇ 宫秀娟

  摘 要:薛涛是唐代的著名女诗人,她的情感世界和她的诗一样都受到了后人的瞩目,可以说她丰富的内心情感成就了她诗歌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品读诗人的情感世界,来透视她的诗歌艺术。
  关键词:薛涛 情感 艺术
  
  唐代女诗人薛涛生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卒于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薛涛字宏度,本长安良家女,父勋,因官寓蜀而卒。家贫沦落为官中乐妓。贞观五年(公元789年),薛涛因事被罚赴边城松洲,献《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获释。归成都后,脱离乐籍,居浣花溪。涛知音律,工诗词,赋诗40余年,有《锦江集》五卷,与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唱和。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有“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的称誉。薛涛在晚唐诗坛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薛涛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既有对身世命运的自哀自叹,又有对生活的向往和人格追求的寄写,更有对社会人生的诗化评判和观照,在艺术成就上,表现为意象情丰意满,语言素朴隽永,用典丰赡精彩,绘物工致精巧等特点。本文将通过诗人的情感世界,来透视她的诗歌艺术。
  
  一、以诗言志,情志高洁
  
  大凡诗人发自肺腑的歌唱,多是诗人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薛涛曾以乐妓的身份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幕府里侍酒赋诗,常周旋于达官贵人、诗客名流之间。虽不是以声色事人的娼妓,且又能以诗受知,得到一定的尊重。但毕竟是社会地位低下,就像后人所说的“终不能以名显节”。可是薛涛自视清高,不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个人,应有做人的尊严,而且她心性极高,极力追求一种独立人格,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于男性世界。在与大人先生们的酬赠唱和中,无淫声,无媚气,不卑不亢,甚为得体,她常常以诗来表明自己的节操和理想。如以竹自喻,“常见劲节负秋霜”(《竹离亭》);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比,如“芙蓉空老蜀江花”便是。其中最能表现她的人格和节操的当属《酬人雨后玩竹》诗: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 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此诗描绘了竹子虚心劲节的奇姿,寄托自己不同凡俗的情志和品格。春雨过后,竹子更加青翠茂盛,惹人怜爱,但许多人却未见其在严冬傲霜斗雪坚忍不拔的气概。对于众人的评议,它并不在意,只是淡然处之,仍旧保持着天真的本性,虚心自持。让女诗人更钦佩的是:与竹相伴的是竹林七贤之类的君子贤士、君山二妃之类的忠贞深情女子。自己虽曾没入乐籍,与自己相交的虽也有不堪之人,但多是慕诗名而来,以诗受之于人,亦不乏良友。竹伴高贤,我亦结良友,不是很相似吗?挺拔清秀,劲节向上,不畏霜雪,傲立世间的竹,不正是宏度孤芳清拔、坚贞不坠品性的写照吗?
  
   二、以典寓情,情真意切
  
  善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提升诗歌艺术几乎是所有的作者都会去做至少是很想去做的事情。薛涛可谓是一位很善于此的大家。她在使用典故的时候,不仅能驾驭得十分贴切,而且还能使诗歌折射出更深层的感情,从而收到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
  在《送卢员外》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信陵公子如相问,长问夷门感旧恩。”话说信陵君上客侯赢,为夷门抱官吏,教信陵君窃符救赵,解秦之围。依据此典,薛涛在这首诗中,以信陵君比武元衡、以侯赢自喻。这样不仅十分切合两个人的身份,也深深地表达了薛涛的款款情意:薛涛因其才华而受知于武元衡,从一乐妓的身份上升为校书郎,此份恩情不能说不重。当时,武元衡已经还朝为相,卢士玫也正好要离蜀赴京。在为卢士玫饯别送行的时候,她托卢士玫向武元衡致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知遇之恩的深深感谢。情意十分地真切,令人动情不已。
  
  三、直抒胸臆,追求真爱
  
  男女相识到相知,相知又到相恋,皆缘于一个“情”字。有情才相知,有情才相恋。于是有才华,多情的佳丽,借手中笔,尽情抒发深恋之情。 薛涛更不例外,亦是坚定执著地追求相濡以沫的纯洁爱情。她幻想自己有个好情侣,朝夕相伴,双双生活在幸福中,享受夫妻的恩爱。但是,俊杰们欣赏薛涛的才华,虽然也有人爱慕薛涛,但不愿与她结为夫妻。很显然,有一条鸿沟横在他们中间,那就是身份的悬殊。
  真正的爱情生活是幸福的,当薛涛面对水中月,镜中花般而无力争取的爱情生活时,只能品位出一个“苦”字。他现存作品中有四首《春望词》透漏了她追求爱情的崇高的道德标准以及她冰清玉洁、情挚意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是对灰飞烟灭的爱情生活发出的阵阵哀叹。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著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作者在第一首中把一个少女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个美丽的姑娘带着淡淡的愁思姗姗而来,来到满园春色的花丛中,不看则已,一看那娇嫩欲滴的花朵,便触动了心灵深度的幽思,她顿生怨恨之心。她恨那意中人为何不与她一同欣赏这春之花。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触景生情,她自然会怨恨那不与她共同“喜怒哀乐”的意中人。 本来,春天的鸟儿婉转于树梢头,那美妙的歌声,悦耳动听,令人心情舒畅。可在女主人公的听觉神经上留下的却是“复哀吟”的颤音。一个“哀”字,写出了她百转回肠的复杂感情。她感到惆怅和寂寞,怨愤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少女听到的嘤嘤鸟声也觉得哀婉凄苦。
  薛涛的追求落空了,她用自己的笔表达出自己的思念,所敬仰的意中人不知身在何方,因而产生了凄苦烦闷的心境。她成天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墨客,送往迎来,眼看自己昭华已尽,却“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找不到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情归宿,每当清晨梳妆时,她常常对镜垂泪,她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痛苦和寂寞!
  
  四、情景交融,寄情于景
  
  古人写诗,除去直抒胸臆之外,更多的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情感。薛涛写诗善于将主观感情与客观对象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情。薛涛有一首在萧瑟的秋夜里,送友人远行的赠别诗,诗云: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在秋夜寒冷的月光下,水边蒹葭,山上青峰,都呈现出一片青色。谁说今夜以后会迢迢千里?即使你到最遥远的关塞,梦中我也跟随你到那里。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送别诗都是在写黯然伤怀的离愁别绪,可是薛涛却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新意,诗歌细腻深沉,述自身对与友人离别的愁思。同时尾联将绵绵不断的离梦比做长长的关塞,既把离愁实物化,为离别抹上了一股悲壮苍凉的色彩,又显示出恢宏不凡的气势,道出了人虽别而情不离的感情,实乃佳作。
  这首诗既没有像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样的感伤,也非李白咏叹出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直白,她化用诗经《蒹葭》中的思念之意,把诗歌写得含蓄蕴藉,寄寓情深,即使今夜别后,我们也不会相隔万里,因为我的梦魂会飞越千里关塞与你相会,仿佛有着一种“天涯若比邻”的境界。离别的凄凉寥落之感在这里荡然无存,缠绵不尽的情意跃然纸上。
  
  五、关注现实,忧国忧民
  
  虽说薛涛是以乐妓出身,并在韦皋的府内侍酒赋诗多年,但薛涛并不是一个只知道与达官贵人诗客名流饮酒赋诗而忘情世事的人。她跟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一样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具有士大夫那样热切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情怀。特别是在脱离乐籍以后,常以诗友、门客、幕僚的身份介入西川政务,因此诗名更加显赫,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她常常在自己的诗歌中蕴藏着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如被韦皋罚至松洲时写的《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有讽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再如唐宪宗时番王刘辟在蜀叛乱,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薛涛十分愤慨,唐将高崇文讨平叛乱,她热情激昂地写下了一首贺诗《贼平后上高丞相》:“始信大威能照日,由来日月借生光”,赞颂了唐将高崇文功德无量,日月皆要借其生辉。大和三年,由于杜元颖治边无能,南诏掠占了成都西郊,使得这座古城遭到了历史性的浩劫。李德裕继任后,建筹边楼来加固边防力量,励精图治。诗人在那一年秋就写下了气势雄浑,“直高中唐一格”的《筹边楼》,告诫诸将不要急功近利,贪图边功。寓忧时警世之意于吟咏讽谏之中。诗云: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这哪是青楼女子的口吻,雄浑浩然,气势恢宏,气象万千,不仅写出了楼高入云的宏伟气象,而且也表现了女诗人高瞻远瞩的卓越见识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诚如前人所评“托意深远,非寻常群屐所及”。明朝钟惺在《名媛诗归》中对此的评价是:“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一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
  关于薛涛诗歌的情感世界和风格特色,陈文华说:“其抒情、咏物、写景之作则语浅而情深,调婉而神秀,别具一种风格。”赵松元评论为“俊逸而柔美的‘丈夫气’是薛涛诗歌的重要特色”。薛涛身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广大学者的关注。千年以来,研究薛涛之人可谓络绎不绝,在中国自不待说,在外国也涌现出不少成功的研究者。目前薛涛的研究热潮依然涌动不息,身世、生卒时间及薛涛诗笺等研究盛况空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收获更多薛涛研究的成果。
  (宫秀娟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高函部 152000)

薛涛的情感世界与诗歌艺术
目录

  •  / 肖阳 赵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