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4期 ID: 148318

[ 姜丽 文选 ]   

《白象似的群山》之解析

◇ 姜丽

  摘 要:海明威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文学泰斗,对美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简洁直接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中的冰山理论使他的作品深受大众欢迎。《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虽然并不像其他的作品那么出名。长久以来对于本文的解读不知凡几。本文旨在通过对文本中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来重新解读《白象似的群山》。
  关键词:海明威 解读 责任
  
  海明威作为最伟大的文学作家之一,在美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记者的经验使得他擅长于用简洁、直接的写作风格来构建小说。这些经验也同样使他掌握了对于短句短篇和积极生动的语言的使用。随着他作品的不断出版,属于他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开始形成并为世人所追捧。他的写作风格虽然简单直接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义,从而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海明威独有的“冰山理论”或八分之七理论。与此同时,他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风格也开始显现。海明威式的主题和海明威式的英雄充分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海明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主角都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共同的性格特质,而这些使得人物在面对冲突时的反应和对自我的认知等方面有了连贯性。在此基础上,也就逐渐形成了属于他们的共同的可辨认的群体特征,也就是“重压下的优雅”。
  
  一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完成于1927年。小说中的场景、角色和对话都为这篇小说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彩。故事主要描述在一个去往西班牙某处的火车站台上的一对情侣之间的故事。故事最开始对场景进行了描述,“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通过这个场景的描述可以看到这个站台乖僻荒凉。而这些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也隐含象征着这对情侣之间的关系、问题和未来。对于这本小说中的重要的象征解读,存在着众多的争议。一些学者通过对于本文的解读,认为文本最大的象征就是白象。虽然海明威最初并不认同他的作品中有象征的存在,但是后来他也开始认同是有象征的存在的,尽管他并不喜欢提起这些。有些人认为白象在这里象征着女主人公所惧怕的“死”和结束,又有人说白象并没有多少象征意义。它只是用在转移和拉开文中的某些注意点,以回荡和起伏的方式来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微妙的和难以言表的心理状态。而笔者则趋向于认同从白象的存在价值角度分析白象是那个孩子的象征。白象在它生存的那个环境中是很珍贵的存在,价值很高但是却很无用,因此它的存在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在本文中,那个孩子就如同白象一样。对大多数人来说,孩子是世上最珍贵的礼物,人类的发展进步寄托于孩子的存在上。但是对于这对情侣来说,孩子的存在却有着更多的其他意义。对男主人公来说,这个孩子就是完全无用的存在。他不仅不能带来任何快乐和意义,只能是阻碍。所以他想尽千方百计就是想要这个女孩做堕胎手术。而这个孩子对于女孩来说,则具有真实的意义。她想要留住这个孩子,想要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可是最终她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只能是结束,绝对不会像男人讲的那样会有美好的将来。
  
  二
  
  人们认为海明威在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创造了鲜明的“硬汉”形象。这些人物从不发表言论,从不谈论自己的信仰,他们行为而不理论。海明威很好地描述了迷惘的一代的生存状态。Roberts指出危机感和幻灭感隐藏于酗酒、移情换爱、酷嗜猎取大动物等行动中,而这些危机感等主要来源于一战之后的阴影。这种幻灭感迫使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对自我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面对这个生存环境。比如海明威的作品《丧钟为谁鸣》中的乔丹,《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中尉和《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在面对困难时都没有被打倒,反而选择了重生,他们都因是海明威作品中的典型的硬汉形象而被全世界所共知。
  不同于以上作品中的硬汉形象,《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男主人公面对难题时,没能体现出重压下的优雅,反而选择了逃避,这使得他成为海明威作品中所阐述的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迷惘的一代主要是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的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体现。战争带来的灾难不仅体现在对政治和经济上的创伤,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在最初,青年一代对于战争存在着众多的幻想,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战场上,可是战争中的血腥和残酷最终带给了他们无尽的折磨。而战后他们更是发现他们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摒弃。工作机会的丢失和社会上人们对他们的歧视使得他们越来越悲观厌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仇视心理。战争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理念上的失落、理想上的丧失和自我的痛苦与迷茫。海明威从自身所经历的战争后的状态和经历出发细致地描述了迷惘的一代。他们这样的一个群体认同人的生理生命本能,反对规则和规矩期望得到心灵的放纵和心灵的自由。这样的放纵与感性使得人生变得更加的迷惘而不可自拔,从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深渊。未来的解脱遥不可期,而眼前只剩下色肉之欲,带来的也只有愈加深重、愈不可解的痛苦。迷惘的一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逃避责任。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男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将追求放在享乐上,强调人的感性活动比如饮酒、取乐、纵情色欲、傲视世俗、放荡不羁等。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男主人公一直所关注的只有纵情酒色和享乐。他一直在给女主人公讲述做过堕胎手术后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逍遥自在,他们的人生会是怎么样的快乐自由。他一直所关注的目标只有享乐享受,但是并不想要承担任何的责任。从故事一开始,他不断地试图说服女孩子接受堕胎手术,他总是用简单来描述堕胎手术。他说“那实在是一个非常简便的手术,甚至算不上是一个手术”。他一直说服女孩说“我知道你不会在乎的,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他一直在试图说服女孩,即使女孩多次试图转变他的想法,他依然坚持着要女孩进行手术。对他来说,这个孩子的存在就意味着众多责任和义务的纠缠。这些不能带给他任何的快乐和享受,只能是无尽的折磨和痛苦。女孩想要的那种安定平静的生活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他拒绝被捆绑,所以他不断地说服女孩流掉孩子。他不能忍受这样的一个孩子的存在,他想要恢复自由的状态,继续恣意地享受生活。所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对自我享乐主义的追求,抛掉所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是追逐享乐和自由。
  事实上,在那样一个年代,“硬汉”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无望的向往,反而是《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男主人公的状态是随处可见的,并且这种形象在现实社会中也有着许多的现实意义。
  
  三
  
  海明威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基本上遵循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通过体现一定的生活本质规律、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的描绘来塑造他的人物形象。而且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他主张客观地表现现实而回避自然主义的文学创造倾向。海明威自己曾说过:“好的创作是真正的创造,如果一个人写一篇故事,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知识,而且写的有诚意,那么他所创造的东西会是真实的。如果他不知道人们怎样思想,怎么行动,他运气好也许一时解救他,或者他可以幻想。但如果老是写他们不了解的东西,他会发现自己在说假话。他说假话之后,就无法写的真诚了。”在《白象似的群山》的描写叙述上,海明威运用了“不完全全知角度”这种独特的写作视角来完成这部作品的写作。在文本中,作者以电影摄像机的角色来给读者展示这样一个故事。他只是客观地讲述这个故事,却不作出任何的评论。海明威把注意力放在了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为核心的总体画面上。他不会运用大段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心理,同时他也严禁自己在作品中发表任何的评论,控制作家在作品中的情感流露。这样的写作方式留出了大段的空白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西德作家棱茨说:“海明威通过无动于衷而达到激动,通过不加解释而得到解释,通过疏远的冷漠而得到关怀。”这样的写作视角再加上海明威独有的“冰山理论”,使得这部作品的意义更加深远。海明威运用“对话”这种方式来构成这篇小说,对话简单、直接,却更加深切地表现出双方的真实感想和心理状态。通过细致地分析这本小说,读者可以发现《白象似的群山》中没有“闲笔”,即使是看似无用的描写都有着深刻的内涵,而不完全全知角度的叙述方式给了读者众多的空间来理解这本小说。比如虽然小说中没有明说手术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通过阅读读者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堕胎手术。作者虽然没有说明这对情侣的最终归宿,但是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是不会有未来的。通过他们的对话充分地显现出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问题和冲突,更是应证了他们的将来会是怎样的走向。
  
  结论
  《白象似的群山》是一部精彩的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它运用了简洁、干净、清新和单纯的语言创作了这个故事。文中最大的象征就是白象,象征着孩子的存在,并且也隐含了这对情侣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案。对男主人公来说,孩子是累赘,而他最终选择的解决方法就是逃避责任。他完全体现了迷惘一代的特点,面对困难时就会选择退缩逃避。而针对这篇小说的构造,作者运用不完全全知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更直接、真实地给读者展示了这个故事,并且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给读者去思考和想象。作者在这里只是起着留声机的作用,并不对这个故事发表任何的评论,让读者自己去解读,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Alex link.Skating everything on it:a stylistic analysis of linguistic patterns in“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J].The Hemingway review,2004,(23).
  [2]Timothy D.O’Brien. Allusion,word- play,and the central conflict in Hemingway’s“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J].The hemingway review,1992,(12).
  [3]W•C•Booth.小说修辞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5]董启明.新编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德禄,张国.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8]陈影.言语之外的叙事——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的文体特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4).
  [9]段江艳.《白象似的群山》蕴涵的文体特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
  [10]张丽娜.“留白”的魅力——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文体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22).
  
  (姜丽 上海理工大学 200093)

《白象似的群山》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