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4期 ID: 148350

  

解放手脚,体验成功

◇ 孙波 王林

  在我校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作文教学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感触,提起作文教学,这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难题: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需要,一种途径。作为教师也应该明白: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综合训练,它还应该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而是要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生活,做到回归生活、人文合一。
  不要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课无论如何改革,积累永远是第一要素。所以,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比如班级中的偶发事件,家庭成员间发生的种种事情,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问题和一些重大的社会现象;也可以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有的同学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笔者建议学生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二起跑线》、《中国青年报》、《读者》等实时信息,这样就能为创作增加丰富的知识积累、文化积累,因为一定量的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阅读有方、读书有得。
  在训练学生写作方面,笔者更是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实行大作文和周记相结合、课堂片段和日记相结合、阅读名著和论文写作相结合。我们在每学期开始布置一篇论文写作的任务,写作内容就是从课后名著导读中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命题,运用查找网络、阅读书籍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再对资料进行加工,布局思路,最后动笔进行写作。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学生既扩大了阅读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写作水平;既培养了遇到问题查找资料的习惯,又训练了写字的能力。
  作文写完后,评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有些教师认为,好的学生作文是教师改出来的,因此,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改,改得十分辛苦。一般情况下,学生作文都是由老师一本本批改,写了很多的评语,再反馈到学生手中。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学生对老师的作文评改,不管是精批还是略批,他感兴趣的是最后的评语和所得的分数。有的学生看完评语后,随手塞进书包,也不去揣摩一下。那些精批的作文由于教师所处的角度不同,有时会违背学生的意愿,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至于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此这般下去,怎能谈的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因此,在作文教学上笔者注重“讲求实效”,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方面做了些尝试,结果证明这种做法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教师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并不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是为了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训练。那么如何评改呢?刚一开始,笔者先印发一篇本班学生中中等水平的作文,每人发一份,然后教师把批改方法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教师则巡回指导,抓住关键,相机指点,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最后由教师做结论。公布教师所做的评改范文,再让学生对照自己所评改的作文,比较一下,以便学生了解评改作文的方法和这篇范文的优缺点所在,这无疑对学生评改作文的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
  等学生对评改作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开始要求每次作文评改都按一定的步骤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同学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先自行找出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用红笔划出。
  第二步:小组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批改。要求:①看一下自己改的作文主题是否突出。②所举的事例是否有新意。③语言、层次是否清晰、合理。④把以上三点在文中一一作出批注。
  第三步:在自己所改的作文中找出文章的优点和缺点各一个,写在练习本上待用。
  第四步:各小组先推荐一篇佳作,在小组内部由一人朗读,其他人进行评价交流,并把一致认为优秀的文章拿到全班宣读,师生共同欣赏。
  第五步:根据上面所改、所听、所评的情况,给自己现在手上所改的作文写一个中肯的评语(既要有优点,也要有缺点),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时间,打上等级(优、A、B、C、D五等)。
  第六步: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谈一下本次作文批改的感受。
  第七步:请同学们换回自己的作文,并在自己的作文后面以“本次作文我最大的收获是”为句式写出自己的感言。
  再比如在初三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笔者曾经留了一篇以“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为题的作文,同学们对这个题目非常感兴趣,在批改同学文章的时候积极性都很高,笔者印发了班里一名中等学生的文章分发给大家,并把中考作文评判标准讲给大家,依照标准,大家在批改时踊跃发言,最后教师把自己的点评讲给大家:这是一篇记叙、描写、抒情都很成功的佳作。面对题目,作者写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这切合题目。全文构思奇巧,行文别致,是得分的亮点。同学们通过这个过程深刻地了解了记叙、描写、抒情结合的关键是抓住记叙这一环节,也就是一定要抓住最能反映生活本质和内心深情的人和事,事件选的典型、感人,就会使文章自然而真切。其次,这三者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以抒情、议论的笔法记叙,在记叙中笔笔含情,事事见理。
  评改形式的单一会导致学生兴趣减弱,所以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评改作文,如同桌间相互评改、四人小组集体评改、男女同学两大组先评后改、优劣作文比较并讨论在小组改、自己评改本人作文等。当然每次作文训练,都有每次的训练重点,我们每次也针对不同的训练重点,提出相应的评改要求,这样学生在评改作文时,总是兴趣盎然。学生自己评改作文,既能看到文章的优点,也能发现不足之处,所以自己在以后的写作中就特别注意,写作能力在无形中就提高了。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作文,这样就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也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有些学生还创造性地在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画上一个笑脸,在不好处画上一个小哭脸,很简单地写上一句鼓励性的评语。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这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分析、点评、鉴赏文章的能力。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教育过程应“授之以渔”,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技巧、方法及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而学生批改作文是其中一条较有效的途径。虽然学生刚开始批改作文时有点毛手毛脚,但要相信学生长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贴切、全面、仔细、深入地批改作文的工夫也有到家的一天。
  互改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通过相互沟通,互相启发,学会了合作与评改,在相互的探讨中找到作文评改的真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诚地态度对待作文,用合作的态度帮助同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也就会有质的飞跃。
  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给学生锻炼思路的机会,培养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学生评改作文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复批”,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评改实际,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评改;其次是为了总评准备材料,指导学生今后写作应注意的问题,同时通过“复批”或抽查还能发现评改欠妥的情况,既保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又能对少数评改未得要领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通过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方式的改革试验,我们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确令人兴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确保作文评改这项繁重的工作逐渐走向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就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精神,积极寻求语文作文教学的制高点,为中学作文教学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孙波,王林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272500)

解放手脚,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