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4期 ID: 148279

[ 邱荷兰 文选 ]   

一首悲悯的赞歌

◇ 邱荷兰

  摘 要:《红楼梦》成为永恒的经典,与人物塑造的成功密切相关。其中,丰富多彩的丫环形象占据重要位置。这些丫环性格各异,命运坎坷,其遭际令人嘘唏叹惋。在封建等级制度、道德观的双重压制下,她们悲剧性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红楼梦》 丫环形象 悲剧命运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描写了她们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但绚烂过后,她们都相继魂归警幻。十二金钗光彩照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为陪衬的丫头,曹雪芹也不惜笔墨地予以刻画。丫头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最低等的群体,是受压迫最深重的一类,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大观园里的小姐大多下场凄惨,丫头的命运则更甚。作者在塑造形象性格各异的丫头们的同时也为她们安排了不同的结局,她们有的小心翼翼地侍候主子度过一生,其命运随大家庭的福祸而起起落落,还有一部分丫头则在年轻的时候就走向了死亡。
  
  一、丰富多彩的丫环形象
  
  大观园里可谓群芳争艳,丫头作为陪衬红花的绿叶也被曹雪芹描写得熠熠生辉。晴雯是小说中被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美丽、聪明、热情、叛逆,尤其有着刚烈的性子。她出身低贱,十岁时即被赖大买来给贾母使唤,可以说从一开始其命运就不由自主。与其他丫头尤为不同的是,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逐渐形成了反抗叛逆的性格,具有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意识。她有着率真的性子和强烈的自尊,在对待主子宝玉上,她没有逆来顺受地显示奴才的卑微,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尊的个性力争与主子宝玉平等相待;她毫不畏惧权威,面对王夫人的训斥不卑不亢,巧妙机智地应对王夫人的苛责怒斥;她灵巧聪慧,有一手好活计,在“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一回中,她强撑着病体为宝玉缝补外国进贡的孔雀裘,为宝玉解了困境,显示了其聪慧与勇敢。同时她也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不轨行为,比如在她得知小丫环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后,马上就决定将她赶出去。
  袭人是曹雪芹又一着力塑造的丫环形象。与晴雯相反,她外表纯厚,但心思缜密。她是贾母给宝玉的丫环,侍候主子可谓是克尽职守、无微不至。她对人温柔和顺,对主子又显示出其十足的奴性;她善解人意,常能了解宝玉的心意,对待小丫头比较宽厚,却又有着自己的私心,为了将来的地位她又甘心做王夫人的心腹,可以说,黛玉、晴雯等都是间接地因她而受害的。她逾越道德与宝玉做出“云雨之事”,却又按照封建礼教道德规范规劝宝玉的行为,竭力保全他的“声名品行”。总之,她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丫环形象。
  平儿、鸳鸯、紫鹃也是丫环中的佼佼者。平儿善良聪明,一面为王熙凤打点着生活起居,管理财务,另一方面也兼顾着贾琏的一些日常事务。她生活在王熙凤与贾琏两个主子中间,巧妙地化解着两人的矛盾摩擦。鸳鸯深得贾母信任,且高洁独立、不附权贵。而紫鹃则赤诚情深,她是宝黛爱情唯一真正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节中,她倾心相助以促成宝黛两人的情缘。
  
  二、丫头的悲剧命运:死亡或卑微地活着
  
  从表面上看,袭人算得是丫头里得以善终的。这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从小起她就本本分分的不爱说话,长相平凡、性格温良,是让主子放心的丫头,不管派给谁她都服侍得认认真真的,一门心思的只有主子。这自然能够得到王夫人的赏识。且袭人不是如表面看来那般“笨笨的”,而是心里自存着主意。比如,她看出了宝玉和黛玉之情,为了自己的打算,她在王夫人面前表现出规劝宝玉走正路的心意,从而成为王夫人的心腹。但最终她也没有实现心中所想,宝玉撇下家人离去,一切的努力化为云烟。她一生都没有爱情,是个实实在在的女奴。
  瑞珠在秦可卿死后触柱而亡,她的死可说与秦可卿的死有直接的联系。秦可卿之死一说为病死,其病的起因自然是“爬灰”导致,是连府里的焦大都知道的事情,可见府里清楚她与公公通奸之事的人不在少数。而她又是个心性极高、聪明极过的人,忧虑过甚病从体出,久而久之病无可治。正像她自己说的,“治了病治不了命”。一说为自杀,她在天香楼与公公通奸恰被丫头瑞珠撞见,她羞愧无比,只得自缢。无论秦可卿是自杀还是病死,瑞珠的自杀都是因她而起,只能属于半自愿的自杀,主子的死她自然伤心,有誓死追随的心也属正常。自杀的更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对贾珍的害怕、对主子的愧疚。
  鸳鸯在贾母死后也自缢而去,她的命运可说在小说前半部分就有体现。她誓死也不做贾赦的小老婆,发誓以后要跟了老太太去或剪了头发做尼姑。在这个大观园里,她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不为自己的感情和婚姻作打算的人。她跟平儿和袭人不一样,她有父母哥嫂,是家生女儿,自然不愿效仿她们做个屋里人本本分分地跟着太太服侍主子,以后混个姨娘的名分。她不想做姨娘,也不想以后出去正正经经地“配个小子”,因为她意识到在这个封建的社会里女人无论怎样都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倒不如干干净净地做个丫头来得自由,至少她在贾母的庇护下还拥有着其他丫环不及的地位。贾家家道中落,贾母的丧事因此也办得极不像样,凡事也是大太太做主,贾府由此乱作一团,鸳鸯赖以生存的依靠已不复存在,因此说,死亡是她最好的归宿。
  金钏和晴雯的死都与王夫人脱不了干系,二人皆是含冤抱屈而死。金钏本是侍候起居的丫环,对于宝玉的挑逗她也只是巧词回避,结果还是被王夫人认定是勾引爷们而赶了出去,致使她被迫投井自杀。晴雯可谓死得“屈”,她是大观园里生的数一数二的丫头,且自尊自强,从不向权威低头,也不去为了争个好前程做些委曲求全、讨好主子的事情,她聪明敏锐,对袭人讨好王夫人的行为早已了如指掌,当然也因为她的性格过强,言语锋利而得罪了小人,招致祸事上身。王夫人借着抄捡大观园的机会处理宝玉身旁的一切“妖邪”,晴雯自然被视为眼中钉被王夫人连番数落,直至赶了出去,最后含恨而终。
  司棋是丫头里较富有个性解放精神的女性。她与表哥潘又安相恋,在抄检大观园时被查出私自幽会的证据。不过,她没有求饶,最后以死捍卫了自己爱情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小说中丫头众多,所依侍的主子有些地位的尚能暂时风光一阵,而那些不知名的小丫环则除了受主子的压迫还要受大丫环的欺负,完全没有自我,被随意更换主人,稍有不顺主人处则或被赶出去或随意“配小子”。在大观园里受尽压迫后,被“放出去”也不得自由,她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去处,只能按照主子的意思婚配,其一生都摆脱不了受人奴役的悲剧命运。
  
  三、丫头的悲剧命运溯源
  
  作者在给小说中的人物灌注了强大的悲剧力量的同时也间接道出了悲剧的成因,即封建制度是造成女性悲剧的根本原因。封建道德规范对女子的要求是“三从四德”,丫环则更要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女性是依附于男性存在的,丫环则更是依附品、附属品,她们不仅要被主子们使唤,为主子尽忠,还要受着主子的压迫和欺凌。主子犯错,奴才受过。贾宝玉和林黛玉拌嘴吵架本是两人之间的问题,袭人与紫鹃却要挨贾母等人的骂。贾宝玉调戏金钏,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结果是以奴才的自杀结束,这其实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封建贞洁观对人双重压迫的结果。
  另外,封建制度(通过权力和金钱)也异化了丫环们,使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勾心斗角,互相排挤,加深了自身的悲剧性。她们大多欺软怕硬,大丫环欺负小丫环,地位高的欺负地位低的。丫环队伍里也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层次等级。鸳鸯、平儿、袭人是丫头里面真正有实权的人,她们向上直接服侍主子,朝下管理着众多丫头们。晴雯、紫鹃、麝月、秋纹等则是次一等级的,而其余的小丫头们则干些洒扫的粗活,并忍受着上一级丫头的役使。被异化的丫环置身在被奴役的麻木之中却要驱使和压迫更低级别的丫头,其悲剧色彩不言而喻。那近乎卑微的权力地位与金钱成为了丫头们终生奋斗的目标,更成为束缚她们一生的枷锁。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
  
  (邱荷兰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靖一中 363600)

一首悲悯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