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4期 ID: 148314

[ 傅桂香 文选 ]   

论《失乐园》中的殉情

◇ 傅桂香

  摘 要:二十世纪末,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在我国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作品中对婚外恋的描写和颂赞让传统的中国受众感受到了“扑面的清新”。本文试着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为背景,从现代人的信仰缺失、男女主人公价值观的指引、日本“瞬间美”美学观三方面来探析久木和凛子殉情的原因。
  关键词:《失乐园》 殉情 现代主义
  
  年逾五十的有妇之夫久木祥一郎,与风韵犹存的有夫之妇松原凛子偶遇,发生了私情,他们在性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后双双服毒殉情而死。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爱情故事,但是,细细去品味这部作品,却能让人深深体会到它的内在价值。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为何在各自解除了与原配偶的婚姻关系,有条件合理合法地一起生活下去时还要相约自尽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尼采喊出“上帝已死”,给以希伯来文化作为精神支柱的西方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一个信仰缺失的命题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开来。对于现实的强烈厌恶,对于追求的茫然缺失,对生命不可知的恐惧,使越来越多的当代人在茫然的虚无状态下,走上厌世轻生的道路。在《失乐园》中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使现代人的信仰丧失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男主人公久木祥一郎,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一直把事业看成是第一位的,已爬到公司出版社部长职位的他却被安置了一个闲差,这让他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公司主流之外,顿时,他奋斗的目标、生活的寄托轰然倒塌,雄心和斗志渐渐丧失,精神也无比苦闷。而女主人公松原凛子是一位内心情感十分丰富的现代女性,她向往如樱花般绚烂的爱情,然而她的生活却与之大相径庭,因为她从小接受的是教会学校的教育,嫁给的却是一个医学教授,机械化的家庭生活使得她内心的热情无法释放,生活极度压抑。他们都迷失在漫长而琐碎的婚姻生活里,陷入了缺爱的恐慌中,但是却因此而踏上了寻爱之旅。正如渡边淳一在《失乐园》读者致辞中说:“但追求真正的、深沉之爱的心情,确实隐藏在人们心中,因此大家才会来读《失乐园》。到了现代,爱变得轻薄了,变得理性了,正因为如此,人们反而要对真正的、深沉的爱重新认识了。”[1]
  凛子和久木生活在这样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现实的无奈,使得他们既不相信承诺,也不相信婚姻,毅然决然地选择为爱赴死。虽然是情死,但是和那些逼到绝路上的负面的情死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他们主动安排的,是在幸福的顶点相拥而死的。他们俩对于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都茫然不知。他们把爱欲作为自己的信仰,“同所爱的人融为一体,两人变成一个,早就求之不得。各种原因就在于,我们先前的自然本性如此,我们本来是完整的”[2]。他们的心都明显希翼着某种东西,只不过实在说不出来,而他们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他们在渴望和追求那种完整。
  久木最初认识凛子时,想的也是可以偶尔和她吃吃饭,享受一下浪漫气氛。因为他与其他女人的婚外关系从未间断,但他始终是把它作为“生活的调剂”或“点缀”来对待,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因厌倦而结束。但是当他和凛子结合之后,就如干柴遇到烈火一般,猛烈燃烧,恍如找到了灵魂深处的另一半自己。“烈火般燃烧的恋情使他们忘却世间的种种不如意。”[3]然而当他们从性爱的伊甸园走出的时候,他们发现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必须去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接踵而至,毕竟这种有妇之夫和有妇之夫的结合在当时是前卫的、畸变的、不被社会认可的。于是他们开始反思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久木和妻子,凛子和丈夫当初都曾经热恋而结为夫妻,但在十年、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之后,一切归于平淡,他们既不相信承诺,也不相信婚姻。此时的他们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婚姻里去了,而对自己的爱情又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不想走自己曾经走过的老路,不想再踏入前途不明朗的坟墓式的婚姻中。同时,他们也不能脱离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所以他们选择了比隐居走得更远的直到彻底消失的方式。渡边淳一也认为:“死,不应该是毁灭,伴随着死亡,会有爱的重生。死,绝对不是一种完全消失的东西。”[4]
  日本民间有句广为流传的谚语:“花是樱花,人是武士”,透露出日本民族对“瞬间美”的崇尚。樱花开放的时间虽然短暂,并在烂漫怒放的那一瞬间骤然凋谢,但日本人却还“常以樱花喻人生,要像樱花那样不惜生命,在短暂的人生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样反而会使人产生一种充实感。古代日本武士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他们的殉死,其意义也在于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5]。这两者的相似之处都是在生命极致绚烂那一瞬间用死来达到美的固定与升华。久木和凛子的爱情是瞬间产生的,他们追求激情式的爱情、否定长久式的婚姻,而殉情行为本身相对于漫长的人生过程来说也给人一种瞬间的终结感,它的戛然而止更能引发人们对生的思考。久木和凛子之间的爱情正如樱花盛开到极致时的美以及凋零时的凄美一样引发的是另一种震撼,而殉情就有着武士之死时的壮美。对瞬间美的欣赏隐含着对永恒的追求。
  通过对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的精神状况的探析,从微观角度具体来考察久木和凛子之间的爱情,他们这种追求激情式的爱情价值观促使他们走上了殉情的道路,最后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殉情行为带给我们震撼之中的美,以及传统爱情与婚姻的关系,真正体味集优美和壮美于一身的殉情之美。
  
  注释:
  [1][日]渡边淳一:《<失乐园> 代序》,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2][希腊]柏拉图著,刘小枫译:《柏拉图的<会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3][日]渡边淳一著,竺家荣译:《失乐园》,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4]白岩松:《岩松看日本·人物专访:渡边淳一》,http://news.cctv.com/world/20070319/105028.shtml.
  [5]陈艳丽:《一曲人类追寻的悲歌——日本当代作品<失乐园>深层底蕴探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第47页。
  
  (傅桂香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论《失乐园》中的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