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中三处大的环境描写精妙绝伦,绝非仅仅为了烘托气氛、铺设场景、隐喻主题,更重要的是三处情景相生的画面连缀成篇,形成了一幅完整绝伦的画卷。它使白洋淀地区独特的水上风光,水乡人民的坚定与质朴鲜活地呈现了出来。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是诗歌中最典型的表现手法,而作者却把它用在了小说里,竟如此地自然巧妙,可见“诗化小说”之称,是名副其实的。而今天笔者所要谈的并非情景交融的手法,而是在情景之中和人物的精神品格上所彰显出的极致之美。
开篇,是月下大淀。作者借月下的清新纯净来表现水生嫂的勤劳淳朴与美丽,以及荷花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一个女人坐在院子里编席子。银白色的月光辉映着一位勤劳的妇女,她的手不停地动着,苇眉子在怀里来来回回地跳跃着,那娴熟的动作、和谐的节奏,让人感到别样的美。她不时地抬头望向大淀——画面徐徐拉开:一望无垠的黑色大淀,洒满月光,但无边的静夜掩盖不住这里的幽静之美;此时荷花淀里那美丽的荷花,一定已经低下了头,在与叶对眠,水脉脉地流淌着,月下的清香就如丝如缕地飘传开来,一直弥漫到小院里来,弥漫到女人的身边;淡淡的荷香、银白的月色以及那个勤劳纯朴而又美丽的女人,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是多么的美丽与安宁啊。在这里,个体的美与环境的美交相辉映,使人如临其境,不由得使人产生物我两忘之感。情景交融达到了极致,景物的美和人物的美,也达到了极致。而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又体现出作者那笃定于心的创作目的,即如此美丽的家乡和人民岂能容得敌人的侵犯。作者将荷花淀人民的那种外柔内刚的凛然态度,巧妙地隐含在淡雅的环境和美丽的女人背后。这种极致之美既体现在文章里,也体现在笔法上。
第二幅画——大淀风光。浩淼而辽阔的大淀景色既是自然风光的展现,又是解放区人民情怀的写照。
日近晌午,万里无云,淀上的日光越显得毒辣,整个大淀,水面开阔。碎金般的日光跳荡在水上,江水都似乎懒得流动,那一棵棵小菱角无着无落地任水飘动,日光无遮无掩地照着,连丝儿风都没有。这时,淀上划来一只小船,几个寻夫的妇女有气无力地划着,闲聊着,有人把手伸到水里,只能听到“哗”“哗”“哗”的声音,像无聊的叹息。她们寻夫未见的心情亦如这跳荡的水波,十分不安,又像水上漂浮的菱角一样无着无落。这就是画中展现的晌午大淀:苇子、菱角是这水上的风物,几个妇女摇船的悠荡,是这淀上灵动的乐曲,那哗哗哗的水声是妇女们无聊的心情,多美的一幅白洋淀写实图。环境由月下白洋淀的朦胧到日光下的辽远开阔,渐渐地完整而又生动起来,而人物,也由月下的那一个娴静美丽的如雕刻般的女人变换成一群生动活泼的妇女,画面的意境也随之深化。
这一段显然是借水光的跳荡来表现女人们寻夫未着的失落。但,这幅画写意未尽。
第三幅画,既是借景抒情,更是托物言志。
忽然淀上不再平静,水声哗哗哗,哗哗哗,激荡起来,人心也震动起来。画面在哗哗的水声中变得不平静起来。这一处作者用笔极妙。几个妇女的心不在焉,越发得衬托出局面的紧张。因为一场战役马上就要开始,而她们几个却毫不知情。果然,日本鬼子的大船划了出来,几个妇女也发现了,小船“哗哗哗”、“哗哗哗”,她们面红心跳,但又紧张而有序地冲进了荷花淀。我们的视线也渐渐地激荡起来。满眼都是翠绿的荷叶和粉红色的荷花,荷叶肩并肩密密地挨着,铺展开来如铜墙铁壁,就连这淀里的荷花也不同于别处,高高挺立的荷花箭,有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挺拔与俏丽,这正是白洋淀上最为隐秘又最令人骄傲的一处胜境。这里也是大淀风景延伸开来最精妙的一笔。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就要展开一场硝烟战火。作者这样安排是要将人与物,动与静,美与丑,在这张弛之间对立起来,从而作者内心的爱憎情感更加突出了——让全民的抗日战在美丽的荷花淀中取得胜利,这是多么完美的结局。乐观、轻松而又浪漫,胜利的不只是战争,更是精神。白洋淀上勇敢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正像肩并肩的荷叶,以他们的坚毅与智慧捍卫着这里的美丽与安宁,而那些粉装丽质像荷花一样的妇女更是神圣而美丽的。她们对丈夫的爱、对家国的爱,正像荷香一般悠远而真切。船沉了,鬼子死了,他们爽朗的笑声再次将这幅画的色调调得亮堂起来。小说的主旨就在这第三幅画面——美丽的荷花淀上凸显出来:这里的人民为保卫美丽富饶的家乡可以舍生忘死,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是真爱,懂得用豪迈乐观的情怀去生活。这样美的环境,这样美的内心,“我们”的生活又怎能不美美地过呢?
诗情画意人物情致和谐完美,成了一种极致。
孙犁老先生在他的《黄鹂》中这样深刻地表达过: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那么,《荷花淀》这篇诗化小说,其思想和艺术上的表现是否可以说是对他这种追求艺术极致的表达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景物的美达到了极致,人物内心和情怀的美达到了极致,情与景的交融也达到了极致。
纵观三幅画,我们不难看到作者以轻松自如的大手笔,将《荷花淀》描绘成一个自然美景与生活美景完美融合的艺术世界。那里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人物自然纯粹的情感,在三幅画互相补充下相得益彰。而彰显生活美的极致、内心美的极致和环境美的极致,应该是老先生的艺术创作初衷。
透过小说,我们看到孙犁先生的对纯真美好生活的诠释与向往。“荷花淀”不能不说是他的某种理想生活的寄托。
(孙艳艳 河北省秦皇岛市新世纪高中 0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