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想象,是指作者根据一定的创作思想,将头脑原有的感性形象调动起来,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想象是文学的翅膀”,揭示了想象力的重要意义。那么文学中的想象有哪些形式呢?
一、变形想象。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形状加以改变,从而具有另一事物的形状。李钢的《蓝水兵》写道:“南海用粤语为你浅浅的唱着,羊城在远方咩咩地叫着,海啸的唿哨挺粗犷,太阳那家伙的毛胡子怪刺痒。”这首诗运用变形想象,让南海变形为会唱歌的人,羊城变形为咩咩叫的羊,太阳变形为长胡子的人。
二、变质想象。作者将性质原本确定的事物放到全新的情境中,从而导致性质根本改变。
刘真的《好大娘》:“小八路偷摘颗青核桃挨了批,好大娘心疼他,便把自家的核桃、大枣、粟子……捧了一大簸箩,给小八路送来。一进营区,见战士们正赛篮球,老大娘更心疼了:“哎呀!抗战抗得八路就是苦,这么多人抢一个球!等以后抗战胜利了,一个人发他们一个球,就不用抢了!”这段描写脱胎于一则笑话:山东军阀韩复榘一次到齐鲁大学视察,见学生正在赛篮球,便说:“十个人抢一个球,成何体统!一人发给一只球就用不着争了!”韩复榘身为独霸一方的土皇帝,连篮球运动都不知,这只能使人鄙夷其不学无术。而老大娘则不然,她对篮球运动一无所知,不仅无损于她作为正面人物的形象,反而更贴合她那跟着锅台转的身分,反映了她与子弟兵的鱼水情深。这样化腐朽为神奇,得力于变质想象。
三、夸张想象。作者故意将描写对象的外形加以极度的夸大或缩小,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以抒发强烈的感情。李白的《静夜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鲁迅曾经风趣地说过:“白发再长,也决不会有三千丈,像一个草囤似的盘在头上,然而李白竟然这样写了,而且还成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里把头发夸张为三千丈,则是极言愁思由来已久,深度无以复加,这样描写是为了折射诗人的某种感情。”
四、虚实转化想象。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化实为虚或化虚为实的手法。1.化实为虚。作者把具体事物化为抽象事物。许德民的《一个修理钟表的青年》:“把坏了的钟和表统统送来吧,我开设一个时间的诊所,替负伤的岁月接正骨位,让失去的生命在这里恢复。”抽象的词语往往比形象的词语有着更为广阔、深远的内涵,便于引发和升华诗意。因而作者在这里以抽象的“时间”代替具体的“钟表”。2.化虚为实。作者把抽象事物化为具体事物。古代有首《短歌行》:“四季倏来往,光阴化为贼。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这首诗中把抽象的“光阴”想象成一个偷取人青春红颜的盗贼,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
五、移情想象。作者移主观情感于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闻一多《太阳吟》:“太阳啊,这不象我的山川,太阳!这里的风云另带一种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写此诗时,诗人萍踪异域,深受民族歧视,满腹难遣的乡愁,因而把这种感情移到山川风云和鸟的鸣声上。
六、推测想象。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表象和已有的表象材料,推测出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变化。贾平凹的散文《月迹》,描写秋夜几个农家孩子在庭院中喝甜酒,奶奶说他们的杯里有一个月亮,当孩子们去看时,发生以下情况:“我们都看看那酒杯,果真里面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的样子。大家就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这里运用推测想象,富有一种天真、奇特的情趣,酒中浮着月亮,把酒喝下,那月亮不是也喝下去了吗?于是月亮就在每个人心里了。
七、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写作目的,从现实生活出发,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通过对当时社会中邪恶现象的观察分析,创造出来的一个新形象。它是个火眼金睛得道的石猴,使一根如意金箍棒,对天宫中的神仙和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进行横扫,寄托了作者对封建社会邪恶势力无比愤慨的社会理想。
八、幻想想象。这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一种对未来的设想。有篇文章《我希望我的房间是》写道:“我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一架飞机。飞翔在蓝蓝的天空中,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我也希望我的房间是一个图书馆。我可以随时认认真真地读书,积累更多好词佳句。天气热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是一个大大的游泳池,我在家里尽情的享受凉爽。”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运用想象奇特的手法,定然可以写出立意新奇,内容新鲜,别具一格的文章来。
姜丽,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