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4期 ID: 148287

[ 张晓婧 文选 ]   

关于阮籍仕历的两个问题

◇ 张晓婧

  摘 要:本文主要考证两件事情:一、阮籍任尚书郎应该在曹爽召其为参军之前,其上任时间最早在正始四年(243)下半年到正始五年(244)之间;二、阮籍并没有出任曹爽参军一职。
  关键词:阮籍 尚书郎 曹爽参军
  
  关于阮籍仕历的资料不多,《世说新语》中只“任诞”篇第5条有一则关于阮籍仕历的记录:“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1]根据《三国志》、《魏氏春秋》、《晋书》等史料记载,阮籍一生前后担任过九种职务,分别是:太尉蒋济的掾属、尚书郎、曹爽参军、太傅(司马懿)从事中郎、大司马(司马师)从事中郎、散骑常侍、东平相、大将军(司马昭)从事中郎、步兵校尉。而对阮籍何时出仕以上职务,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尤其是关于阮籍何时出任尚书郎,更是众说纷纭。本文针对这点,在此拟考订两个问题:一、阮籍何时出任尚书郎;二、阮籍有没有做曹爽的参军。有不足之处,祈请方家指教。
  
  一、阮籍何时出任尚书郎
  
  《晋书·阮籍传》记载:“太尉蒋济闻其(阮籍)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2]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正始三年(242)三月,“太尉满宠薨……(七月)乙酉,以领军蒋济为太尉。”[3]由此可知,阮籍被辟掾属应该是在正始三年(242)七月之后。阮籍究竟何时辞去蒋济掾属,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假设他在乡亲劝说之下立即上任,任期再短,也应该是在正始四年(243)左右辞官。他辞蒋济掾属是以病为由,因此也不可能辞官后马上就出任尚书郎。所以其就任尚书郎的时间最早也应该是在正始四年(243)下半年到正始五年(244)之间。
  《世说新语·简傲》第2条注引《晋阳秋》曰:“戎年十五,随父浑在郎舍,阮籍见而说焉。每适浑俄顷,辄在戎室久之。”[4]其下又注引《竹林七贤论》说:“籍长戎二十岁,相得如时辈。”[5]根据《晋书·王戎传》:“永兴二年,(戎)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6]永兴二年是公元305年,上推72年,那么王戎应该生于公元234年,即魏明帝青龙二年,那他15岁则是正始九年(248)。而《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后为曹爽参军,以疾归田里,岁余而爽诛”。《三国志·三少帝纪》及《三国志·曹爽传》均记载曹爽被诛是在嘉平元年(249)正月,即正始十年正月(正始十年四月改元)。往前推一年刚好是正始九年正月,此时阮籍正“以疾归田里”,如何担任尚书郎?
  同时,《世说新语·德行》第16条:“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7]嵇康死于公元263年,上推20年,即公元243年,如果王戎生于公元234年,那时他才十岁。即使他真如本传所说“幼而颖悟,神采秀徹”得以参与竹林七贤的清谈、交游,可是他与阮籍那时还没有相识。另外,王戎本传中记载:“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8]按王戎生年,其六岁时是公元239年,即景初三年。《三国志·明帝纪》记载:“(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宣王顿首流涕。即日,帝崩于嘉福殿。”[9]也就是说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就已经驾崩,何来宣武场上见王戎之说?至于王戎七岁,那就更不可能了。所以王戎肯定不可能生于青龙二年(234)。
  庄万寿在《嵇康研究及年谱》一书中也对王戎生卒年提出质疑。他认为“《晋书》王戎的卒年要把‘七十二’改为‘七十七’。‘二’误为‘七’是很容易的”[10]。究竟是后代人抄写之误还是当时编撰史书所依据的素材有误,我们现在无从考证。只能根据《世说新语·简傲》篇注引《竹林七贤论》中的记载“籍长戎二十岁”来推断,王戎十五岁时阮籍应该是三十五岁,其时是正始五年(244)。阮籍具体何时上任尚书郎之职已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正始五年(244)之时他已经担任尚书郎之职。据其本传记载“少时,又以病免”大致可以推断出他辞官应该也是在本年前后。
  
  二、阮籍有没有出任曹爽参军
  
  《晋书·阮籍传》记载:“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11]
  韩传达先生在《阮籍评传》中认为阮籍任曹爽参军是在出任尚书郎之前,将其任职时间定在正始七年(246)到正始八年(247),并由此后推,认为阮籍出任尚书郎是在正始九年(248),直到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春正月诛曹爽之后才离职任司马懿的从事中郎。[12]这种说法不太可能,首先《晋书·阮籍传》明确记载:“(籍)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13]传记中“复为尚书郎”本身就已经说明阮籍任尚书郎是在他辞蒋济掾属之后。其次,阮籍在曹爽被诛之前一年左右都“屏于田里”,如何担任尚书郎一职?“从事中郎,为六品官,秩千石,是所属长官最亲近的僚属。”[14]司马懿为人奸诈多疑,阮籍在曹爽被诛后才由尚书郎之职转为自己的从事中郎,不说司马懿不允许,仅“时人服其远识”一说便无法成立。
  曹爽辅政是在景初三年(239)齐王曹芳即位以后。阮籍明显不是曹爽刚辅政便被召辟,只能说是在曹爽辅政期间,根据“岁余而爽诛”可以粗略判断其被征召是在正始八年(247)下半年左右。但是笔者个人认为阮籍并没有出任曹爽参军之职。首先阮籍本传中明确记载:“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前面提到关于蒋济征辟时阮籍推辞后被迫出仕的过程都有详细记载,而这次并没有记载阮籍出仕。很多人都认为“时人服其远识”是因为阮籍在曹爽被诛前辞官,按这种观点阮籍拒绝曹爽召辟,一年后曹爽被诛,“时人服其远识”更有说服力。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后有还有一篇奏记,全文曰:
  违由鄙钝,学行固野,进无和俗崇誉之高,退无静默恬冲之操;猥见显饰,非所被荷。旧素尪瘵,守病委劣,谒拜之命,未敢堪任。昔荣期带索,仲尼不易其三乐;仲子守志,楚王不夺其灌园。贪荣塞贤,昧进负讥,忧望交集,五情相愦。明公侔踪鲁卫,勋隆桓文,广延俊杰,恢崇大业。乞将期会,以避清路。毕顾家巷,惟蒙放许。[15]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引梅鼎祚本注曰:“此篇无题。近刻阮集不载,据余家藏抄本补。”[16]很多人都将这篇奏记当作《辞蒋太尉辟命奏记》的一部分,然而细究文意两者并不连贯,应该属于独立的篇章。而且文中有“明公侔踪鲁卫,勋隆桓文,广延俊杰,恢崇大业”句,陈注曰:“《论语·子路章》:‘鲁卫之政,兄弟也。’鲁为周公之封,卫为召公之封。据此句,似此所奏记之人或为魏之宗室而封于外者。”[17]另外,“勋隆桓文”、“恢崇大业”的措辞不可能用在蒋济一个太尉身上,《辞蒋太尉辟命奏记》中“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群英翘首,俊贤抗足”才是符合蒋济太尉身份的说法。所以,综合以上种种可推测这篇奏记应该是阮籍写给曹爽的。阮籍辞蒋济掾属、尚书郎时均是以病为由,“旧素尪瘵,守病委劣”刚好也和前面情况吻合,如果是辞蒋济征辟,就不用说“旧素尪瘵”了。因此,综合传记记载与阮籍所写奏记两方面材料,基本可以确定阮籍没有出任曹爽参军一职。
  根据上文,阮籍出任尚书郎是在曹爽召其为参军之前,并且出任不久便以病辞官。对于曹爽的召辟,他也并没有出仕。虽然奏记措辞谦恭,神气却拒人于千里之外。由此也可以看出,阮籍“心存魏阙”之说并不确切。相反,在政治高压与历史大势面前,阮籍从一开始与曹魏集团之间的距离就划分得非常清楚。
  
  注释: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0页。
  [2][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60页。
  [3][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0页。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66页。
  [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66页。
  [6][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35页。
  [7]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页。
  [8][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31页。
  [9][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4页。
  [10]庄万寿:《嵇康研究及年谱》,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9年(1990),第88页。
  [11][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60页。
  [12]韩传达:《阮籍评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2页。
  [13][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60页。
  [14]韩理洲:《“不贰忠臣论”是误解阮籍<咏怀>诗的总根源》,人文杂志,1999年,第4期,第152页。
  [15]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1-62页。
  [16]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1页。
  [17]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3页。
  (张晓婧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530006)

关于阮籍仕历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