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也来查查“毒”
这一周是劳动周,班里出现的问题可真不少:第一组清扫楼梯每次只到两三个人;乔同学与高同学因劳动产生矛盾,高同学哭着闹着要回家;付同学在没有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下跑出去踢球;更有甚者,胡同学、李同学没经过批准竟然擅自回家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班同学在劳动观念、劳动纪律方面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为此,我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班会课上,我开门见山地讲明班会课的主题是“如何对待劳动”,然后告诉同学们学校开设劳动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这也是我们师范生良好素质的重要方面;接着话锋一转,列举我们班在这一周劳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最后提请大家仿照电脑查“毒”程序,“查一查自己头脑中在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习惯等方面存在的‘病毒’”。
很快,“查毒”的结果出来了,除上述问题外,很多同学查出“自己曾在班级吃过瓜子”;不少同学查出自己早上“睡过懒觉”,没有及时起来打扫房间;还有同学承认自己有偷懒的心理,以为“反正没有人去检查”;有个别同学还查出自己曾在教室“搞过破坏”:坐在位子上向字纸篓丢垃圾……
不仅仅限于劳动、卫生方面,同学们还查出了其它方面存在的“病毒”:比如袁同学从劳动配合上看出自己对人不够“宽宏大度”;潘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是自己“健忘”、“贪玩”;高同学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是“自我控制力差”;仝同学感觉“这几天书没看多少”、“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着这一份份“自查报告”,眼前不断浮现出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同时心里还不禁感叹道:多么调皮又可爱的一群孩子啊!在他们身上,固然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他们向真、向善的心情却跃然纸上,这才是学生思想成长进步的动力啊,我们当教师的应该相信他们才是呀!
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由地一阵窃喜:有意思!想不到学电脑还能帮助我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谈点问题背后的“问题”
我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三位同学写来的“说明书”,之所以让他们写“说明书”,是因为他们在打扫餐厅的一周中,我们班卫生得了一面“黑旗”。我认真阅读这三份“说明”,被其中两位同学的“说明书”吸引住了。
高同学在“说明书”里一方面强调“人员太少”,另一方面则突出三人都很“懒惰”,他说“有的同学总是慢慢的”,“有的同学总是在打扫一半之后再(才)来”。显然,他认为负责不在他;胡同学的“说明书”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那一周劳动的经过:“星期一早上干得很好,可是到了中午、下午就变了样,只有两人做了。从星期二到星期五,只因为一次赌气没去,其余时间我全都去了。星期六、星期日只有我一人去……”言外之意也说自己没有责任。看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找他们两人谈一谈。
我把他们两人请到办公室,然后把他们的“说明书”给对方看。
我说:“你俩虽是同桌,但彼此并不知心!”
他们俩点点头。
“在分析劳动不好的原因时,你们都过分强调了对方的不是,而过多地强调了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我说的对吗?”
他们俩又点点头。
看来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在分析方法方面的错误,我没有必要再在这个问题上说下去,于是我转换了话题:“《三个和尚》这部电影你们总该看过吧?”
“老师,你别说了,我们懂了。”高同学低下头说。
“懂了就好。其实卫生打扫好坏这还在其次,我从这件事中看出你们看问题分析问题的偏颇、同桌间的心理隔阂以及你们在团结协作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这才是我真正关心的。”
……
这是我和学生之间一次谈话的过程。我很喜欢用这种不限事情本身的方式跟学生交谈,表面上海阔天空,实际上“别有用心”。之所以这样与学生交谈,因为我觉得一个班主任其首要责任还不是“治”班,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特别在他们还很年轻的时候。
侯器,江苏省教育学院运河分院语文学科教学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名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